圖:本港8月出口增長14.5%,輸往內地和大部分其他亞洲市場貨值繼續錄得穩健增長。
受惠搶出口效應,香港8月整體出口貨值同比增長14.5%,不但勝預期,更是連續18個月正增長,其中出口美國止跌回升17.3%,出口英國更大升55.8%。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秘書長李志峰告訴《大公報》記者,香港出口美英增加,其中一個因素是中國愈來愈多具技術含量產品輸出,中國貨不再單以價格取勝,而是質量吸引外國買家。有商會人士強調,很難在其他地區找到像中國貨這些「平、靚、正」的產品。\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對於上月香港出口至歐美取得佳績,從事出口多年的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會長黃達勝向《大公報》表示,在8月12日,中美宣布繼續暫停實施24%關稅90天後,美國買家繼續趕在加關稅前多入貨,惟買家已累積了一定存貨,擔心未來大半年本港出口難以保持這般高速增長,到時若有單位數升幅已不錯。至於出口至英國大升,他相信,主因是內地產品性價比高,加上當地通脹不斷上升,不少人搶在加價前入貨;另一原因可能是當地的需求回升。
中國經濟續增長 港貿易受惠
「英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增長放緩至0.3%,經濟停滯不前了一段日子,不少居民慳得就慳,但因中國產品性價比高,因此釋放了累積多時的購買力,專買『平、靚、正』的中國產品。」他形容,美英消費者既要求價格便宜,但對質量仍有一定要求,因此選購中國產品是不二之選。
雖然上月香港出口至美英的數據亮麗,但黃達勝擔心,庫存消耗若不及預期,買家可能「玩嘢」,千方百計找藉口退貨或要求減價,屆時廠家只會得不償失,「最終有苦自己知」。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上月出口顯著增長14.5%。輸往內地和大部分亞洲市場的出口繼續錄得穩健增長,輸往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則轉升。同時,大部分主要商品的出口亦上升,尤其是電動設備、機械及機械工具的出口表現持續強勁。展望未來,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經濟持續增長,以及香港與不同市場日益緊密的經貿聯繫,應繼續為香港的商品貿易表現提供支持。然而,美國的貿易政策將會繼續影響國際貿易流向的短期前景,特區政府會密切監察情況,並保持警覺。
外貿前景未明 宜拓非美市場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指出,8月出口升幅略有擴大,主要受惠於部分主要亞洲地區出口增速持續加快,輸美出口受惠低基數而止跌回升,但中美貿易前景料仍然不明朗,部分出口商尋求開拓亞洲及東南亞新市場,或繼續推動相關地區出口增長。惟內地經濟仍有不少挑戰,或續影響本港對其出口增長,估計今年香港出口增長約10%左右。
展望今年餘下日子,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國際環境仍充滿不確定性,主要經濟體製造業指數低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發達經濟體今明兩年GDP增長率僅1.5%及1.6%,加上美國關稅政策未明朗、「搶出口」效應減退等因素,均對香港出口前景構成壓力,料香港下半年出口貿易增速將回落,明年則轉向低單位數的增長。廠商會副會長吳國安亦指出,面對高額的關稅等不穩定因素,許多廠家接單較為保守,穩陣度過當前困境為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