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滄海桑田/美重啟減息周期 支持港股牛市\倪相仁

時間:2025-09-21 05:01:46來源:大公报

  周四凌晨,美聯儲如預期降息25個基點,由於市場對此降幅已有強烈反應,當最後結果達不到超預期的50個基點時,港股和A股均出現衝高回落。港股周四成交高達4133億元,是近期的新高,徒增後市的短期回吐壓力。這是今年美聯儲第一次降息,跟以往很不同的是,核心通脹依然維持在2.9%高位,美股也處於歷史頂峰。這到底是美聯儲基於基本面獨立作出的判斷,還是政治壓力下不得不作出的妥協,相信投資者心中有數。對於港股,肯定樂觀其成,因流動性的持續改善,可支持牛市走得更健康、更遠。

  今年以來中資股兩大主要市場(港股和A股)總市值增加了3萬億美元,兩家市值最大的互聯網龍頭股,期內分別升98%、56%。中資股回勇,關鍵原因有兩個:一是大家覺得經濟要「回暖通脹」(即「再通脹」預期);二是中國在AI自主可控上有進展(比如DeepSeek發布新版本)。近期市場聚焦的芯片技術、光刻機突破,也是科網股股價急升的猛藥。此外,中美關係緩和、港股IPO翻身、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等,也推高了行情。

  這次牛市不像以往般,由基本面帶動,因此即使有很多人從股市獲利,心裏也不踏實。但是平視全世界的股市,靠增加流動性、靠估值抬升敘事的牛市不只是中國獨有。根據統計,佔全球90%市值的主要股票市場中,有8個都漲到了歷史高點,而港股還比2021年的高點低17.47%。況且,中企上市公司盈利已出現改善,今年上半年港股、A股公司盈利分別上漲了3%和6%,未來幾年的盈利增速也不錯。

  過去20年,A股、港股共經歷了47次牛市,其中80%的升幅都來自估值的抬升,盈利只是輔助。高盛認為中資股走成「慢牛」的條件比以前好:一是政策改革讓股市更規範(如保護股東收益),二是有更多「長期資金」(如社保、保險)進場穩波動,三是槓桿監管更嚴,不像以前般大起大落。

  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預防式降息模式開啟後,對股票資產總體利好,而港股彈性尤為值得重點留意。以降息後半年收益率觀察,主要股市的表現分別為美股9.4%、歐股9.2%、日股21.1%、新興市場股票整體7.8%、港股32.2%。美聯儲降息,美股受益於估值擴張加經濟韌性,而非美市場尤其是港股,則受益流動性寬鬆。

  港科技龍頭升浪未完

  港股兩大互聯網龍頭股,現時PE(市盈率)分別為20、27倍,雖然年內漲幅看似很高,但在美元貶值和降息預期的寬鬆環境下,有AI敘事加持,若對標美股十巨頭,港股這些科技龍頭的上升潛力頗大。

  對於美聯儲此次降息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中金的看法比較到位。中金認為議息結果中規中矩,對未來的降息路徑,不但沒有超預期而且存有分歧,而當前市場和各類資產計入的降息預期已經不少,因此預計在短期內,持續了近一個月的「寬鬆交易」可能暫緩一段時間。

  對中資股市場而言,短期受流動性提振,小盤和成長股或佔優;如果內地政策不能配合強化這一表現的話,則應該更加關注基本面支撐的結構和中美映射機會。中美映射鏈條,如科技方面的算力、機器人和果鏈,以及降息後美國地產鏈相關的工具家裝傢具家電等、與投資相關的機械和有色;基本面景氣改善的板塊,如互聯網,科技硬件、消費電子、創新藥、有色、非銀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