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張學良舊居是東北地區保留最完好的名人故居。/大公報實習記者馬見穎攝
「這是以前的警衛室,如今已變成了旗袍館。」張學良舊居陳列館講解員盧小姐介紹,這裏以獨特的建築吸引眾多遊客到此打卡,暑期旺季每天有近2萬人次入園,當中以大青樓最受歡迎。
大青樓名字由來是因為該幢建築物是以青磚建造。它融合辦公與居住為一體,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兩代人在東北時期的重要辦公場所。
建築群風格多樣
張學良舊居建築群可作為瀋陽乃至東北地區近代建築發展的歷史縮影,其建築風格多樣,包括中式傳統的三進四合院、中西融合的小青樓、中華巴洛克式的大青樓,以及歐陸風情的紅樓群。與此同時,這裏也是東北地區保留最完好的名人故居。
與旅客們爭相打卡的大青樓相比,位於舊居東院的小青樓更能引起學子們的注意。這幢採用青磚青瓦建築的二層小樓,是張作霖五夫人壽懿的居所。「五夫人知書達理,在張作霖治家時幫了不少忙,當年她亦把小樓打理得井井有條。」盧小姐指着牆上一幅老照片介紹道,俯身細看,照片裏的庭院花木扶疏,與眼前景致遙遙呼應。
盧小姐指出,小青樓被人們所熟知,是因為「皇姑屯事件」。當年,張作霖被炸成重傷後在小青樓會客廳不治身亡。面對前來打探消息的日本人,壽氏沉着應對,讓日本人以為張作霖仍然活着,避免了日本乘虛而入,為張學良回家奔喪以及「東北易幟」的成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大公報實習記者 許蔚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