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可感可觸/博物館創新展陳 還原「九.一八」歷史

時間:2025-08-18 05:01:52來源:大公报

  圖:傳媒學子在細閱「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內的珍貴展品。/大公報實習記者馬見穎攝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完成閉館改造,於8月10日試開館。博物館副館長魏鵬向香港傳媒學子們介紹,為增強年輕人對歷史的接納度,博物館持續創新展陳形式,館內設置多處互動體驗區,通過場景還原、多媒體互動等手段,讓嚴肅歷史變得可感可觸。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魏鵬強調,博物館始終堅守歷史敘事的完整性與真實性,明確將中國抗戰歷史界定為14年,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歷史並非割裂的片段,而是環環相扣的記憶長河。」他強調,釐清歷史脈絡是傳遞歷史價值的基礎,也為面向包括香港青年在內的群體開展歷史教育指明方向。

  從三維觸模式交互展示機,到審判大廳復原場景的衝擊,再到白樺林場地的沉浸式體驗。魏鵬特別希望年輕人能多走進實地場館,「歷史教育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以及我們『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這些地方承載着最真實的歷史印記。站在歷史發生地,那種震撼是文字無法替代的。」

  着重細節 填補歷史空白

  來自香港樹仁大學的林佳眉表示,過去在香港讀書時,實踐體驗環節相對欠缺,較少見到像「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這類展陳豐富、極具細節的歷史場館。而內地的博物館資源,恰好為香港青年填補這段記憶空白提供了珍貴窗口。她參觀後的深刻觸動,正是歷史現場教育力量的生動印證。

  據悉,「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從5月20日起實施系統性改造工程,並於8月10日試開館。此前的五一假期,「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客流高峰,「五一」假期前三天,博物館接待遊客超過17.8萬人次,其中青年和親子家庭佔比較高。

  「博物館的意義,在於讓歷史不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能融入當代人精神世界的養分。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的青年,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魏鵬的話點明了歷史教育的真諦。

  大公報實習記者 王聖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