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南亞擁有6.75億人口,近年經濟蓬勃發展,用電需求年年增長。
在熱帶陽光照耀下的東南亞,一場靜默的能源革命正在醞釀。這片擁有6.75億人口的區域,經濟蓬勃發展,用電需求年年增長。但同時,氣候變化的陰影也日益加深─越南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面臨海水倒灌,印尼五彩斑斕的珊瑚礁逐漸失去生機,菲律賓每年都要應對更加猛烈的颱風侵襲。所以,東南亞的能源轉型不僅關乎經濟發展,更是一場生存之戰。
值得慶幸的是,這片土地被賦予了豐富的自然饋贈:終年充沛的陽光、穩定的季風、豐沛的水力資源,還有活躍的地熱能量。但如何將這些潛力轉化為實際可用的電力?這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和創新的解決方案。「混合金融工具」(Blended Finance tools)正成為破解這個難題的金鑰匙。/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創新的融資方式「混合金融工具」,就像一個精心設計的合作平台,讓政府、慈善機構和私人企業各盡所能。政府負責承擔較高風險,為項目保駕護航;慈善機構提供優惠貸款,降低融資成本;私人企業則獲得合理回報,確保投資積極性。這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讓各方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
風險共擔 利益共存
在越南,這樣的合作已經結出碩果。通過「低碳經濟儲能應用」計劃,他們成功建設了大型電池儲能站,將不穩定的太陽能、風能轉化為穩定可靠的電力。印尼也不甘後人,打造出完全依靠地熱和太陽能供電的「綠色工業園」,成為區域環保典範。這些成功案例證明,當各方力量匯聚一處,清潔能源的夢想就能照進現實。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場能源革命正在照亮東南亞最偏遠的角落。在印尼星羅棋布的小島上,太陽能電板取代了黑煙滾滾的柴油發電機。當地婦女們不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採集柴火,而是開設小店、學習新技能,生活品質顯著提升。在菲律賓的群山之間,太陽能冰箱讓偏遠診所的疫苗得到妥善保存,孩子們的健康更有保障。這些變化雖然細微,卻在點滴中改變着數百萬人的生活。
星洲發起跨區域融資計劃
然而,能源轉型僅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東南亞新興經濟體,仍面臨另一項關鍵挑戰:如何確保穩定可靠,且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混合型金融工具透過整合民間資本、政府資金與慈善捐助,有效分擔投資風險,為電力供應不足的社區開闢可行之路。
這種創新融資模式能精準導引資金至最急需的地方──無論是偏遠學校、基層診所、農業灌溉系統,還是微型企業,不僅提供穩定電力,更幫助這些社區逐步擺脫高污染柴油發電機的依賴。
區域合作也在持續深化。新加坡發起的「亞洲轉型融資計劃」已籌集50億美元資金,為各國能源轉型提供強力支持。越南訂下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30年,70%的電力將來自清潔能源。馬來西亞則建立起電力交易市場,促進跨境綠電流通。這些舉措猶如一張緊密相連的網絡,將東南亞各國的綠色夢想編織在一起。
當然,挑戰依然存在。每年2100億美元(約1.63萬億港元)的資金缺口、老舊電網的升級改造、政策協調的難題,都是需要克服的障礙。但機遇同樣巨大:到2030年,綠色能源產業預計創造390萬個就業崗位,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要實現公平且全面的能源轉型,必須建立跨部門的緊密合作網絡─政府部門、發展機構、金融機構、慈善組織與私營企業需攜手合作,透過混合金融機制分散投資風險,共同推動新興市場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年底全球氣候大會展現成果
今年底的全球氣候大會,將是東南亞展示其創新成果的重要舞台。這裏正在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當陽光不僅照耀橡膠園,還能驅動光伏板;當季風不僅帶來雨水,還能轉動風機;當火山不僅塑造地貌,還能提供清潔能源─更加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
東南亞的實踐證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非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通過創新的混合金融模式,這片熱土正在書寫屬於自己的綠色傳奇。當政府遠見、慈善熱忱和企業活力融為一體,東南亞不僅能實現自身的能源轉型,更能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寶貴的「東南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