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許紀霖:許倬雲先生留下不朽文字和智慧

時間:2025-08-11 05:01:26來源:大公报

  圖:許倬雲著作《說中國》。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在美國去世,享年95歲。「先生早年的中國上古史研究、晚年的多種中國通史的論著,還有近年來很多面向青年人的視頻節目、訪談,都在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8月4日下午,在許倬雲先生去世的消息傳出不久,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即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自己的紀念文字。許紀霖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一代大師遠去,留給人世的,是永遠不朽的文字和諄諄的人生智慧。/大公報記者 張 帥

  「1999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的時候,第一次與許先生相識。那一年,他在中大歷史系客座。有一天,他將我召到他的辦公室,不談具體的學問,而是與我討論當今世界文化出現的大問題。」許紀霖回憶,除了世界,許倬雲最關心的自然還是中國。

  打通中西、縱觀古今的通史研究

  許紀霖認為,許倬雲先生是中國史研究的大家,他的西周史、春秋戰國與漢代的社會史研究獨步天下,但影響更大的是他打通中西、縱觀古今的通史研究。大師寫專著不難,但大師寫小書,卻沒有幾位能夠做到。近二十年來,許先生的《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歷史大脈絡》《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許倬雲看歷史系列》《說中國》等,成為膾炙人口的暢銷讀物。不要以為這類讀物好寫,只有學問到了爐火純青、閱歷通透人情世故、人生看盡江山滄桑的時候,方能夠化繁為簡,將歷史深層的智慧以大白話的方式和盤托出。

  「政治、經濟、社會學多從一個角度研究,而歷史是一門『全息型』的學科,有它的底層邏輯,要全方位來看。」許紀霖對大公報記者表示:「有學問的專家不謂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家實在太少,而許先生,就是當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

  「許先生在美國工作與生活多年,深切感受西方文化的長處與不足;同時經常回國的他,又對海峽兩岸的現代變遷有細緻的了解。」許紀霖稱,許倬雲先生曾在書中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深受以西方文化為主軸的現代文明影響,卻又依然置身在西方文化之外。今天,歐美現代文明本身,正在劇變的前夜。他們面臨的問題,例如,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人與自然之間的分割:凡此危機,如果從西方文明的源頭看,西方文明本身很難有解除這些困惑的資源。」許倬雲先生提出,中國文化以人為主體的特性,以及人與自然密切相關的依附關係,也許可以當作他山之石,將中國常民文化的特色,融入現代文明之中,匡救現代文明的困難。

  在許紀霖看來,一百年前,梁啟超先生在《歐遊心影錄》中道出了「中國人對世界文明的大責任」,同樣懷有家國天下情懷的許倬雲先生,從人類未來發展的大視野中,亦看到了中國文化貢獻於世界文明的可能性空間。

  活到老學到老,與年輕人互動

  許紀霖稱,許倬雲先生身上還有一種可貴的人格,他從小行動不方便,但是卻以一個正常人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他的心靈比一般人都要健康,沒有把自己看作是一個殘缺之人。而且,他做研究不僅在書本上,還到現場去,他對考古學有興趣,就經常去考古現場,身上充滿了樂觀,這種人格魅力打動了很多年輕人。

  「我認識許先生已經26年了。許先生活到老學到老,永遠與時代同步。在今天這樣一個新媒體時代,他也參加新媒體的採訪節目,去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以90多歲老人的特殊經歷和智慧,與年輕人分享怎麼戰勝各種各樣的焦慮,所以年輕人非常喜歡聽他的人生智慧。」許紀霖指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