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科企巨頭一方面開出天價合約爭奪頂級AI人才,另一方面大幅裁減基層員工。
美國人工智能(AI)行業正在經歷「高薪挖角」與「減員增效」並行的特殊時期。一方面,科企巨頭動輒開出過億美元天價簽約獎金,用以爭奪頂級人才。另一方面,多間大廠推出大規模裁員計劃,低級別軟件工程師成為重災區。
高薪挖角與大裁員並行
本月早些時候,Meta創始人朱克伯格在公司內部信中透露,11位業界人才受邀加盟旗下超級智能實驗室,分別來自OpenAI、Google及AI初創企業Anthropic。
後有媒體爆料,Meta還向前Apple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華人學者龐若鳴(Ruoming Pang)開出了2億美元年薪合同。這一水平遠超Apple現任行政總裁庫克的7460萬美元薪酬。近日微軟也宣布從Google深度思維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招募了約24名高級AI工程師。
為了規避政府的反壟斷審查,科企巨頭愈來愈多地採用「人才併購」(acqui-hire)方式招攬人才。例如Google就以24億美元的代價「聘用」AI工具開發商Windsurf的核心團隊,Meta則作價140億美元收購了數據標註公司Scale AI。
與此同時,巨頭們瘋狂壓縮內部工作崗位。微軟日前宣布了2025年第三輪裁員9000人,年內累計裁減1.7萬人,核心工程師佔比40%,裁員規模創造了公司的歷史紀錄。而英特爾上周在發布第二季財報後,行政總裁陳立武表示,公司正實施大規模裁員,計劃在年底前將員工總數從約10.98萬人削減至7.5萬人,裁撤幅度高達15%。
根據美國招聘網站Indeed的數據,自2022年初以來,軟件開發崗位的招聘信息數量已下降超過三分之二。這種趨勢還波及到年輕勞動者的就業形勢。
統計顯示,美國擁有學士學位的年輕勞動者(22至27歲)相對於未持同學歷同齡人的傳統就業優勢正在縮小。截至2025年4月,兩者之間的失業率差距已收窄至1.6個百分點,為近三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