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動力十足/港營商韌性強 亞洲四小龍之首

時間:2025-07-24 05:01:43來源:大公报

  圖:香港營商表現

  香港飲食業近期屢有結業消息,讓外界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數據顯示,香港上半年約有200間餐廳結業,即平均每月約有33間。不過,與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中國台灣、韓國比較,後者每月倒閉數量介乎300至8900間不等。與此同時,在港註冊本地及外來公司數目雙雙創新高,揭示香港經濟韌性不減。\大公報記者 彭子河

  疫情改變市民的消費習慣,加上通關後市民北上消費成為趨勢,以及租金成本持續上升,食肆營運壓力有增無減,擁有35年歷史的金鐘名都酒樓,雖然每逢午飯時間均座無虛席,但仍選擇結業離場,有外媒直接與經濟全面陷入寒冬掛鈎。然而,飲食業進行下行周期,其實並非香港獨有特色,在全球經濟多重挑戰下,鄰近市場亦出現相若,甚至最差的情況。

  新加坡月均餐廳倒閉超港8倍

  有統計顯示,今年半年估計有約200間餐廳結業,但原來鄰近新加坡餐飲業早於去年已有3047間餐廳結業,成為新加坡近20年以來最高倒閉數字,而今年新加坡每月平均更有300間餐廳結業,比香港高出8倍。

  韓國亦面對更嚴峻的大規模餐廳結業潮,單單2024年已有逾10.7萬間餐廳倒閉,平均每月有約8900間,有分析認為韓圜對美元匯率疲弱、極端天氣導致民生農產品通脹,令當地消費力大不如前。資料顯示,中國台灣月均亦有830間食肆結業,比香港多逾24倍。

  值得留意的是,餐飲零售進入下行周期,並不能反映香港整體經濟表現。去年香港新增逾14萬間公司,跑贏新加坡(新增約1.7萬間)、韓國(新增約9.7萬間)或中國台灣(新增約1.8萬間)。今年上半年香港新成立的公司錄得84293家,同期有50308間公司解散,比例為1:1.68,也就是「執五家、開八家」。新開張的企業數量遠多於結業的數量,推動註冊本地公司及非香港公司總數雙雙創新高,彰顯了香港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投資署引資1600億 創造1.9萬職位

  另外,投資推廣署數據亦顯示,從2023年1月到今年上半年,協助逾1300間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海外公司佔超過一半(52%),為港帶來超過1600億元外來直接投資,創造逾1.9萬個新職位,當中138間企業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按行業分布,企業最多為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行業,有283間,其次有275間創新科技企業,179間家族辦公室,148間旅遊及款待企業,以及129間商業及專業服務企業。數據展現出,香港除了成功吸引創科企業落戶之外,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的金融業保持強勁競爭力。

  港交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資額達1071億元,增長7倍,不僅超越去年全年水平,更衝上全球第一。期內,寧德時代(03750)410億元的募資額,亦創下今年全球最大IPO紀錄。事實上,仍處理超過200宗上市申請的羅兵咸預計,全年IPO集資額上望高達2200億,全球排名有機會保持首位。單計上半年的數據,新加坡、中國台灣及韓國均三甲不入。

  美國關稅亂政加速資金東移,人民幣資產成為外資追捧熱點,港股直接受惠,今年6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額2302億港元,遠勝新加坡(80億港元)、中國台灣(800億港元)及韓國(1540億港元),冠絕四小龍地區。同時間,北水亦持續加倉港股,今年以來淨流入接近8000億元,有機會打破去年全球8080億元的歷史新高。值得留意的是,中資股潛在亦吸引韓國股民注意,韓國投資者今年對中資股的交易額高達54億美元(逾421億港元),成為當地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