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抗戰歲月 慰安婦篇❶/抗戰勝利80周年 《大公報》尋訪戰爭受害者 她們,扛起20萬慰安婦尊嚴

時間:2025-07-18 05:02:11來源:大公报

  圖:記者在湖南鄉下找到九十六歲曾做慰安婦的慧奶奶,她說:「要是有一天能提告,我一定要出庭作證。」\大公報記者李慧妍攝

編者按: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1937年日軍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大地慘變人間煉獄。14年艱苦抗戰,中國軍民不屈不撓,總傷亡數字超過3500萬人,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堅力量。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公報》推出「抗戰歲月」系列報道,與讀者一起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發揚抗戰精神,堅定愛國立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島等地,強徵大量年輕女性作軍隊性奴隸,系統性建立慰安婦制度。中國是最大受害國─慰安婦人數達20萬!歲月流逝,如今登記在冊者僅餘7人,她們是日軍犯下滔天罪行的直接證人,她們扛起了20萬慰安婦的尊嚴。

大公報記者最近走訪多地,接觸學者、志願者、當年暴行目擊者與受害婦女的家屬,還有倖存的慰安婦婆婆們,對他(她)們進行了翔實採訪。我們對日本軍國主義暴行的記錄與報道,是對歷史的正視,銘記歷史,才能珍惜和平。

炎夏7月,大公報記者來到湖南,在志願者陪同下尋找五位近百歲的慰安婦婆婆。她們攥緊記者的手,掀開歷經80載歲月無法癒合的傷口……\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

  96歲的慧奶奶(化名)見我們進門,立刻靈巧地撐起身,轉身在櫃裏箱中翻找起來。一袋袋、一箱箱零食捧到面前,塞到記者手上時還反覆地說:「婆婆最愛乾淨,這些你們放心吃。」那時,她甚至不知道我們是誰,為何而來。

  她的背駝得厲害,卻坐得端莊,白底襯衫十分整潔,對着床頭小鏡梳理滿頭銀髮。「小時候家裏窮,但規矩多,爹娘總說笑不能露齒。」她說道。母親20歲生她不久,國民政府徵兵的人闖進門時,父親正端着飯碗,他撂下碗筷便往門外跑,家裏的小黃狗跟着追,「兵爺們順着狗就抓住了他。」她說道。後來,裹着小腳的母親背着她,挎着籃子去乞討,等父親回家,等來的卻是他在上海陣亡的消息。「一個帶娃的女人活不下去,想改嫁,卻被人販子20塊賣了。」她搖了搖頭,止住話頭。

  日軍勞役虐打 「骨頭早已變形」

  慧奶奶翻出幾張舊照,照片裏的少女梳着兩條麻花辮,齊齊整整。「十幾歲時遭日軍轟炸,右眼被炸傷了。」她抬眼,右眼呈淺淺的琥珀色,看不見瞳孔卻清澈如月亮。

  1945年日軍敗局已定,正準備退兵,當地漢奸組織的維持會在村裏強徵婦女,去給日軍洗衣做苦力。慧奶奶和母親被迫每天去報到,幹活的地方被架着機槍的日軍監視。「那年我才16歲,衣服洗得不好,他們就攥着我的胳膊往死裏掰。」她舉起雙手,右手猛地向後反折,「疼得我嗚嗚地哭,飯嚥不下,扣子都扣不上。你看,這邊骨頭早已變形。」

  從村子到日軍駐地要走一個小時,路兩旁的柳樹垂着枝條。每天放工時,女人們被趕到一起排成列,日軍站在兩側,看見順眼的年輕姑娘就直接拖走。「有些姑娘甚至不年輕,稍有反抗就被打,有的還被當眾扯下褲子來嚇唬。」她低聲說。這是地方偽政權為日軍組織的一次女性人力資源供給,白天為日軍幹活,晚上作「慰安婦」使用。「有個女人天天押着我們上下班。」她頓了頓,「但我知道,她也是被逼的。」

  「做苦工有工錢嗎?」記者不忍心問心中真正的問題,她卻猛地瞪大眼睛,半晌才憋出一句:「飯都不給吃,哪來的錢?強迫我們去,反抗就是死!」她揉了揉右手關節,床邊桌上放着雲南白藥,「我娘也在場,她小腳走不快,她心知肚明,她不作聲……」

  「有一天能提告,我一定出庭作證」

  奶奶的房間不染一塵,她每天都要打掃屋子,哪怕生病,衣服也得親手洗乾淨。中午從外面吃飯回來,她第一件事就是對着鏡子把頭髮別回耳後。「那些鬼子壞透了。」她忽然說,「小時候有個鄰居公公,日軍掃蕩時問他要雞要牛,老人家聽不懂,他們掄起鋤頭就砸他腦袋。」慧奶奶扁了扁嘴,「他老婆子晚上回家,就見男人躺在血泊裏,頭上還插着那把鋤頭。」

  慧奶奶原是長沙城裏人,讀過幾年書,做過不少工,是個極要臉面的人。後來幫街坊帶孩子,動作敏捷又愛說愛笑,惹人喜愛。有戶人家把房子租給她,每月2.5元,一租就是30多年,房主臨終前特意立了遺囑:以此2.5元,讓慧奶奶住到百年之後。

  過往的事,她從不願多提,偶爾聊得投機漏出幾句,轉眼就岔到別處去。那些傷痛,丈夫直至去世都不知道。或許是剛烈自尊的個性令她心生戒備,又或者是當初小腳母親的沉默,令16歲懵懂少女也明白,這是不能申訴的委屈,是不能說的秘密。可是提到若有朝一日可申訴時,她曾對志願者說:「要是有一天能提告,我一定要出庭作證。哪怕他們只賠一塊錢,我也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