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范婉兒表示,卡塔爾和科威特近期對亞洲的投資興趣大增。
為拓展中東商機,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周六(10日)率領香港及內地50多名商貿代表,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引起各界對中東的關注。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因應地緣政治,這兩個國家對亞洲投資興趣大增,尤其是中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發明量達全球七成,很符合這兩國對人工智能(AI)的需求。同時,香港具備資金自由進出、貨幣穩定等優勢,全球對內地投資有三分二經香港進行,故中東企業可在港找到各項內地機遇,而內地亦視香港為走出去首要平台,令香港成為中外資金交匯點,充分發揮好香港「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為了解中東商機,近期該局研究部派員到科威特及卡塔爾訪問。范婉兒表示,美國大幅加徵關稅,令市場反思不應太倚賴一個市場,由以往投資很重視歐美市場,改為現時看重亞洲,且科威特及卡塔爾均大力推動經濟多元化,希望發展更多能源以外業務,亦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
卡塔爾基建出色 吸引港商投資酒店
談及科威特及卡塔爾情況,范婉兒指出,卡塔爾在2022年舉行足球世界盃後,基建十分出色,有利吸引外資到當地投資,亦令其旅客數目多於該國本地人口,因而吸引香港一些地產商投資當地酒店項目。科威特則曾因國會爭議,令很多大型基建項目無法如期落實,出現很大延誤,但該國去年解散國會,當地普遍認為此舉或令發展加快。
范婉兒表示,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兩國在貿易、投資及金融上,對亞洲區更有興趣。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資企業已參與兩國的基建項目,而香港則強於項目設計、項目管理,故大有可為。再者,中資企業走出去時,在合約方面,往往未必懂得好好保障自身利益,而香港的專業服務業很國際化及水準高,可為中企提供支持。
科威特方面,該局經濟師(亞洲及新興市場)張家熙表示,科威特致力發展非石油業務,2016年至2023年期間,非石油佔該國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的比重,已從43%上升至50%,當中以金融業發展較佳。值得留意的是,2023年中國是科威特最大的貿易夥伴,佔貿易總額約五分之一,而近年積極出海的內地車企,在當地頗受歡迎,是科威特入口最多的內地產品。科威特《阿拉伯人》報評論曾指出,內地汽車在其較高性價比的基礎上,結合新技術運用以及適合本地市場的設計,在當地贏得消費者的口碑,也獲得經銷商的青睞。至於香港,去年與科威特的貿易額為2.4億美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中排名第五。
科威特大興土木 商機處處
中長期而言,科威特提出「科威特2035願景」計劃旨在成為區域金融和貿易中心,冀提高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能力,亦大力推動私營經濟,希望到2035年有四成經濟由私營公司推動,為推動此目標,更讓私人企業可參與基建項目。再者,該國正大興土木,為香港公司帶來不少機遇,例如顧問服務、管控工程進度、提供太陽能或風力發電的方案。資訊通信技術與科技方面,該國加強先進技術解決方案在能源和建築領域的應用,為香港在數碼服務供應、軟件解決方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上,提供不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