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反而活得像被編程的機器,每天被數據、KPI、算法推着走。」2024刀鋒圖書獎推委會成員、文化學者祝羽捷認為,當生活變得機械又匆忙,內心被繁雜信息填滿,精神世界越發荒蕪,這時候,藝術保留的那一點詩意顯得格外珍貴。
祝羽捷稱,2024年,人們看到了AI給文學和藝術帶來的衝擊,但算法的「創造性」不過是基於數據編織的結果,與真正的藝術創作所需的超越模式識別的反邏輯和勇氣截然不同。AI更像策展人,只是對既有作品進行整理與呈現。越是數據所指向的方向,藝術家越要反向創作,以此突破AI帶來的模式局限。
讓作家張怡微擔憂的是,AI正以驚人的速度混淆真實與虛構,當技術革命推崇「生成」而非「見證」,事實核查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那就是關鍵細節是否由機器編造。
此外,在張怡微看來,速食閱讀正在製造思維捷徑,深度思考本應是困難且有門檻的,需要長期、高度的專注,而非算法投餵的二手結論,「當工具太好用,審慎的辨識力反而成為稀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