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與時俱進/內銀加速應用AI 實現增效降本

時間:2025-05-02 05:01:48來源:大公报

  左圖:內地不少銀行透過人工智能的應用,以實現成本控制。右圖:調查發現,截至今年2月,已有至少19家中資銀行尋求透過DeepSeek來實現轉型業務。

  中國銀行研究院於《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中指出,內地銀行業將加速數字化轉型,強化成本費用控制。該行表示,2024年,內地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為35.56%,較上年提升0.3個百分點。儘管各項降本增效措施加速落地,但在營收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運營費用相對剛性,壓降空間有限,從而導致成本收入比提升。

  該院預期,商業銀行在2025年會借助DeepSeek等人工智能(AI)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加快推動各項業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運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和資源布局能力,切實助力成本控制,穩妥壓降獲客成本、營銷成本以及運營成本,控制成本收入比維持在合理水平。

  事實上,內地金融機構已紛紛加大對AI的投入及應用度。如工行(01398)在去年全年業績報告提到,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全年承擔工作量超過4萬人。在「人工智能+」時代大背景下,工行在同業中率先發布企業級千億金融大模型,賦能20多類業務,以及200餘個場景。該行在去年的金融科技投入已佔營業收入的3.63%,金融科技人員已佔全行員工的8.6%。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指出,中資銀行採用DeepSeek可能會帶來成本節約,但也可能帶來風險管理挑戰。標普全球評級信用分析師黃翰屏(Michael Huang)認為,生成式AI在內地銀行業的應用總體上將是漸進式的,而非革命性的。

  標普關注AI風險控制

  截至2025年2月,至少19家中資銀行尋求透過DeepSeek來實現轉型業務。標普預計,DeepSeek的低成本優勢將在未來幾年擴大銀行業的生成式AI應用範圍,特別是對於一些資源受限的小型銀行。而廣泛地採用生成式AI有望簡化某些資源密集型工作。

  不過,標普補充指,生成式AI的採用也可能危及銀行的風險控制,尤其是某些類型的信用模型和記分卡風險管理,在消費者和小額融資方面產生了好壞參半的結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