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紫荊號」UTBM開創的箱涵施工方法,採用了封閉式掘進與智能拼裝技術。
中國製造的口碑,或許亦源於擔當。元朗明渠相關工程的施工受到明渠水位限制,難以於雨季進行,去年11月的連續半個月降雨,有關工程可能延期一年。中國鐵路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元朗南第一期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副經理翟志恆表示,工程因惡劣天氣而延誤超支,可能需要特區政府「埋單」,但中國中鐵絕不將壓力轉嫁香港社會,堅持自籌資金加速趕工,召集本地分判商增派人員設備、延長工時,進一步優化調整施工次序等,兩地人員上下一心,與時間賽跑,最終於上月旱季完結前完成有關工序。
絕不將壓力轉嫁香港社會
元朗明渠的相關工程原訂於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這5個月的旱季期內完成,若延期將導致整體專案滯後近一年,影響整個元朗南項目,甚至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進程。因受安全規定限制,明渠水位一旦超過警戒線,所有人員設備必須撤離,去年11月連續半個月的降雨令明渠施工進度一度落後,工期壓力陡增。
翟志恆說,關鍵時刻,中國中鐵沒有單從商業角度考慮,選擇迎難而上,主動透過簡單合理調整施工設計、優化工序銜接,籌措資金加速趕工。
兩地人員精誠合作 眾志成城
「項目近80%的工作由香港本地分判商完成,他們是最可靠的戰友。」翟志恆表示,面對工期壓力,4家香港工程分判商積極增派人員,加班努力趕工,成功把受旱季降雨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翟志恆表示,有關工程的人員配置上,充分發揮了由香港人員主導、內地支撐等特色,除少數內地管理人員和技術專家外,前線施工團隊、安全環境督導及協調崗位等均由香港人員擔當,讓內地團隊的高速高效發展大型基建等經驗,與香港的精細化、專業化標準深度融合,攜手力保工程進度。他相信,中國中鐵未來定會繼續在香港延續這份「眾志成城」的精神,爭取更深度服務香港重要基建,包括港鐵北環綫項目等,希望助力北部都會區發展提速提效,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