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利用AI技術 構建低成本普惠金融

時間:2025-04-12 05:01:51來源:大公报

  上圖:陳靖表示,微眾科技已與超過20家機構展開合作洽談,達成數千萬美元合作意向。\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下圖:面對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微眾銀行推出線上無抵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

  【大公報訊】在數位技術驅動金融變革的浪潮中,微眾銀行已積累了大量業務數據與人工智能(AI)技術實踐,正透過AI技術重構普惠金融的成本方程。這家以服務小微企業與長尾客群為核心的網上銀行,首度披露了「三層式AI系統架構」─涵蓋基礎設施層、場景應用層與治理規範層的技術矩陣,標誌着從「金融科技賦能」向「AI原生驅動」的戰略躍遷。

  「當70%個人貸款單筆利息不足百元時,傳統技術體系難以支撐商業可持續性。」微眾銀行數位金融發展部負責人姚輝亞道出行業痛點。基於分散式架構與智能決策引擎,該行成功將單賬戶IT年運維成本壓降至2元人民幣。這種「微利海量」的商業模式,正倒逼技術架構向AI原生進化。

  全國申貸企業客戶超580萬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已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探索相關應用。姚輝亞表示,銀行目前採用的是「大小模型結合」方式。「比如說,內容創作裏面可以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風格化的,都是大小模型結合的方式去創作。」對於DeepSeek等算力要求極高的通用大模型,銀行能做到的只有「引入」。姚輝亞透露,每當有新的大模式迭代,AI工程化平台團隊進行動態測評,依據不同大模型的特性匹配適用長景。

  微眾銀行企業數字營銷部副總經理許偉表示,深圳被譽為「民營經濟第一城」,是中小微企業最為活躍的城市,註冊地為深圳的微眾銀行,也以服務小微企業為核心使命,持續拓展數字化普惠小微金融的邊界,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融資壓力,微眾銀行推出內地首個線上無抵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數字顯示,截至去年末,微業貸已輻射30個省及自治區、直轄市,累計申貸的企業客戶超過580萬家。

  業內人士指出,當傳統金融機構仍在探索大模型應用場景時,微眾已實現從技術工具到商業模式的系統性創新。這種以AI重構金融生產要素的探索,或將為行業打開「既要普惠性、又要可持續」的數位化新解。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