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買人壽保險 終身與定期大不同
市民在權衡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時難免眼花繚亂。安達人壽香港總裁區張明儀道出揀選要點,首先需要考慮經濟狀況良好、具備充足財力的保險公司,其次是根據投保者自身情況來確定保障範圍,以及充分衡量自身的承受風險能力,繼以選取「量身定做」個人的保險產品。/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選擇保險產品時什麼因素最重要?區張明儀直言,應優先考慮保險公司背景,因為保險的邏輯是在當下收取保費,並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獲取潛在的賠償,中間的時間跨度可能長達50年、甚至是70年,所以保險公司的經濟實力越好,投資者才會越信任其賠付能力,與之相對,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在推廣時也可能更加困難。
充分考慮自身需求
「我的目標是購買一份保障、一些儲蓄型產品,還是將自己的財產傳承給下一代?」區張明儀分析指出,投資者宜充分考慮自身需求要點,保險的存在可以幫助降低家人的負擔,亦可以將財產傳承給家族後代,「由此可見保險的保障內容其實非常多元化,代理人在溝通過程中能知曉客戶真正需要什麼,進而介紹一款合適的產品。」
區張明儀舉例說明,若是不需要贍養家人的單身人士,即自己賺錢自己用的簡單情況,可以選擇買一份醫療險,來覆蓋自己的潛在醫療開支,若是單身且需要贍養父母的市民,則建議購入一份儲蓄成分的人壽保險。
在挑選產品時,亦需參考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區張明儀稱,若是風險接受度較高的年輕人,則推薦買入保證回報部分佔比偏低的產品,意味着潛在回報率可能會更高,而若是年紀稍大、不希望承擔太多風險的客戶,也可以增加保證回報部分的比例,「市民需要視乎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保險產品。」
若是進一步分析人壽保險的投資,其中涵蓋定期人壽和終身人壽兩大類別。區張明儀解釋,定期人壽存在期限的限制,而且並不包含儲蓄成分,因此保費較為便宜,而終身人壽在購入後可以保障「一輩子」,通常是指100歲,也有部分保險公司將其延長至120歲(並非普遍情況),其中包含儲蓄成分,故此保費也較為昂貴。
保障子女 儲蓄險或成第一桶金
區張明儀提到,定期人壽常見於有小朋友的客戶,他們希望在小朋友長大前購買一份保障,比如10年、15年乃至20年,即便長輩不幸遭遇困境,也能有一份保障支持小朋友完成學業,也有部分客戶選擇為小朋友購買一份終身人壽以作保障,因為儲蓄成分可以在小朋友畢業後提取出來購買房產、做生意,為後者的事業提供「第一桶金」。
區張明儀認為,兩種產品並不衝突,完全可以同時購入,例如先買入終身人壽,隨後在有需要時補充一份定期人壽即可。至於在什麼時候購入哪一種產品,主要視乎客戶需求,若是經濟條件不支持較為昂貴的終身人壽,也可以考慮定期人壽,滿足最基本的保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