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經濟透視/白銀長期供不應求 追隨金價持續攀升

時間:2025-03-10 05:01:48來源:大公报

  圖:若金價升至3000至3300美元區間,白銀有望衝擊42至47美元。

  國際白銀價格自去年4月突破每盎司26美元的大型通道頂部後,開啟了一輪快速上漲行情,最高觸及34.9美元,漲幅顯著跑贏金價。然而,過去四個月銀價陷入橫向震盪,市場交投趨於平淡。儘管短期動能不足,但投資者對白銀中長期前景仍持樂觀態度。

  AuAg Funds創始人Eric Strand指出,若金價升至3000至3300美元區間,白銀有望衝擊42至47美元,中期甚至可能挑戰2011年創下的近50美元歷史高點。白銀兼具貴金屬與工業金屬屬性,長期面臨供不應求局面,疊加庫存持續消耗,是潛在利好銀價走勢的重要因素。\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儘管國際金價今年2月突破每盎司2900美元創歷史新高,白銀卻徘徊於30美元關口附近,上周五收報32.23美元,被坊間戲稱為「白菜價」。若單純以絕對價格衡量白銀估值有失偏頗,但以「金銀比」(GSR黃金價格/白銀價格)衡量,當前市場已現極端分化:過去百年間金銀比均值約為60,波動區間為25至100;2010年至今均值升至72,而當前比值已突破90,表明白銀相對黃金處於歷史性低估水平。

  中長線有望上試50美元

  白銀並非始終落後於黃金。2024年4月突破關鍵阻力位後,同年10月衝高至34.9美元,累漲39%,遠超同期黃金22.6%的升幅。然而,隨着金價屢創新高,白銀較2011年4月的歷史峰值49.8美元仍有顯著補漲空間。

  儘管近月銀價表現乏善可陳,部分投資者對後市依然樂觀。Strand認為,金銀比率已高及90,大大提升白銀的投資吸引力,今年或者會降至70;只要每盎司金價升到3000至3300美元,銀價格便會見42至47美元。中長線而言,金銀比率未來幾年有機會進一步降至30,推動銀價挑戰50美元關口。2011年美國量化寬鬆推動經濟復甦期間,金銀比一度跌至32,印證極端比值回歸的可能性。

  市場對白銀短期目標存在分歧。盛寶銀行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相對謹慎,預計銀價將升至38美元,金銀比回落至75;瑞銀則強調需滿足金價企穩與工業復甦兩大前提,方有望實現12個月內38美元的目標。激進派如Strand則着眼於更長期的結構性機會,認為白銀將受益於貴金屬牛市與工業需求共振。

  全球庫存近十年低位

  推動商品價格上漲,離不開兩個要素:需求、供應。世界白銀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白銀需求總量為11.95億盎司,同比下降6%,但工業需求逆勢增長11%至6.55億盎司,佔比過半。Metals Focus董事總經理Philip Newman和礦產供應主管Sarah Tomlinson相信,2024年需求將回升至12.1億盎司,工業應用(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成為主要驅動力。

  供應方面,2019年至2023年全球礦產銀產量複合年增長率為-0.2%,2023年總供應量(含回收)同比下降1%至10.09億盎司,連續第四年出現缺口。截至2024年11月末,全球交易所白銀庫存已降至不足4萬噸,逼近十年低位。白銀供應小於需求,為銀價奠定有利條件。

  道明證券資深大宗商品策略師Daniel Ghali表示,白銀的格局異常強勁,這是當今大宗商品市場上最令人信服的案例。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