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不斷推出利好政策,支持香港金融業發展。
香港要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國家的支持十分重要。事實上,內地不斷推出政策措施,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提供不遺餘力的支援。舉例說,內地在今年1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下稱跨境理財通)」優化措施,調整內地投資者准入條件,擴大合資格投資產品範圍,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等安排。坊間通稱這次優化措施為「理財通2.0」。
自從「理財通2.0」在2月下旬生效,內地居民南下投資香港及澳門理財產品就出現強勁增長。今年2月份,南下投資跨境劃撥額約14.63億元(人民幣,下同),到3月份急增至130.88億元,按月多116.25億元或7.9倍。4月份南下投資跨境劃撥額進一步提高至223.21億元,按月增加92.33億元或70.5%。
港財管行業添動力
內地居民熱衷於保守的產品——存款。截至今年3月底,內地居民累計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162.4億元,存款佔159.91億元;其次是基金,佔2.24億元;餘下為債券,只有0.25億元。由此可見,「理財通2.0」讓內地居民更鍾情南下使用香港金融服務。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表示,自跨境理財通啟動以來,不斷進行優化,對本地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帶來推動作用。他解釋稱,內地居民對環球資產配置愈來愈重視,配置資產不會限於股票,也不會限於香港市場;預見理財通經過不同階段優化,最終將會涵蓋不同地域、不同服務、不同產品的投資產品,切切實實滿足內地高增值人士的各方面需要。因此,跨境理財通未來發展值得樂觀期待。
放寬門檻 資產配置更靈活
今次「理財通2.0」更新內容,包括個人投資者額度由10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其次降低南向通參與門檻,例如家庭淨資產在過去3個月不低於100萬元,支持更多大灣區居民參與試點。香港銀行可銷售的南向通基金數目由約160隻,增加至約300隻。南向通合資格產品範圍擴大至所有在香港註冊成立並獲香港證監會認可,包括大中華區股票的「非複雜」基金、低至中高風險及「非複雜」的基金。
此外,中國證監會今年4月公布《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下稱五項措施)》,對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重大支持。具體內容包括,一、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二、把房託基金(REITs)納入滬深港通;三、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四、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五、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內地投行中金公司認為,《五項措施》提及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到香港上市,有助於優化港股市場的結構,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及人民幣橋頭堡的地位,使到香港扮演融通國際資本與中國資產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