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焦點新聞/防電騙新招 #號名稱發短訊

時間:2023-12-21 04:02:50來源:大公报

  圖:近日有不少市民收到以「WhatsApp」名義發出的詐騙短訊,必須加以提防。

  騙案猖獗,詐騙手法包括以釣魚短訊假冒電訊服務供應商,套取受害人的信用卡資料盜用款項。針對這情況,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昨日宣布,「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將於下周四(28日)起率先於電訊業實施,協助市民識別短訊發送人的身份,提防電話及短訊詐騙。23家電訊服務供應商包括多家行內龍頭公司,已成為獲認證的發送人,將會以「#」號開頭的名稱發出短訊。

  通訊辦強調,電訊網絡會主動攔截並非獲得認證的「#」號名稱的短訊,形容是「多一個『#』就多一個信心」,預計銀行業明年首季推行相關制度。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登記制屬好開始,逐步擴大範圍,但仍要配合教育推廣,提醒市民。\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賴振雄

  「月費低至XX元,立即登記!」市民日常接收不少產品宣傳、服務價錢、用量提示等短訊,部分會附列網站連結,但「真真假假分不清」隨時中伏。有受害人今年2月收到假冒電訊商短訊指積分快將過期,登入並輸入信用卡資料後,可憑1元換購藍牙耳機,結果信用卡被盜2萬多元。

  下周四推出的「短訊發送人登記制」,首階段將針對冒認電訊服務供應商的詐騙短訊,已獲認證的發送人會使用以「#」號開頭名稱,發出短訊予本地流動服務用戶,例如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的「#CMHK」、和記電話有限公司的「#3HK」、數碼通電訊有限公司的「#SmarTone」等。

  未獲認證的發送人若在短訊名稱加「#」號,不論是在名稱開頭、中段或結尾位置都會被電訊網絡攔截,以杜絕騙徒假冒。流動電訊服務用戶毋須事先申請或安裝流動應用程式,又或在手機上做任何設定。

  首階段23電訊商參與

  登記制首階段將設四個月過渡期,通訊辦助理總監(規管)湛兆仁表示,由於電訊商需要把短訊轉換平台發出,在過渡期間,已認證電訊服務供應商發出短訊名稱未必都含有「#」號開頭。他提醒,詐騙短訊通常附帶網絡連結,點擊後或需填寫銀行號碼等個人資料,隨時造成金錢損失,呼籲市民如對其短訊發送人身份有疑問,應向有關公司或機構查證。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今年6月在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曾透露,「短訊發送人登記制」計劃於今年底在銀行業推行。通訊辦發言人昨日表示,由於銀行公會、金融管理局反映有技術問題,需更長時間處理,故預計在明年首季擴至銀行業。

  下一步擴至銀行業

  「登記制是好開始,可以一步一步來。」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邱達根昨日向《大公報》表示,較小型的電訊商,或因系統更新需時等原因,暫時未能加入,但登記制首批23家電訊商,已涵蓋大部分主要電訊商,下一步擴展至銀行業,範圍將越來越廣泛,提供更多的保障。

  不過,邱達根強調,儘管以往已有「+852」境外來電提示,就算加上「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也只是技術層面上的警示,最重要仍然是市民要加倍留神,一旦接收可疑短訊或來電,要經過雙重認證,例如查核來電者的身份,致電電訊商熱線查詢。

  駐粵辦籲警惕假冒來電

  另外,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昨日表示,留意到近日有騙徒利用偽造的來電顯示號碼,假冒駐粵辦或其轄下的駐深圳聯絡處致電市民。駐粵辦呼籲市民,不要單憑來電顯示去辨別來電人的身份,必須保持警惕,主動核實,例如致電或電郵至駐粵辦或駐深圳聯絡處以作核實,切勿輕信來電者及隨意透露個人資料。如有疑問,可致電駐粵辦熱線(86 20)3891 1220,或駐深圳聯絡處熱線(86 755)8339 5618,或發送電郵與駐深圳聯絡處人員聯絡,或向香港警方尋求協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