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女性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要。
飲食均衡固然重要,但女性會因不同的生命歷程以及荷爾蒙的改變,所需的營養素會有所不同。隨着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年齡的女性應該針對性地補充適當營養。\張浩然
國際食品資訊委員會(IFIC)營養師Alyssa Pike建議,女性在20歲至40歲的階段,特別需要注意葉酸、鐵質和鈣質的攝取。
育齡期:葉酸協助造血
葉酸有助紅血球製造,協助造血,幫助神經系統發展,對胎兒及嬰孩的神經細胞成長、腦部發育極為重要。
鐵質是血液中紅血球的血紅素主要元素,為造血的營養元素之一,也是人體生成能量時重要的輔助因子,同時與體內能量代謝、免疫作用等功能相關。
鈣質是人體建構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對於維持心血管、神經系統正常運作有幫助。
20歲至40歲這個階段的女性,大多處於育齡期,受到月經和備孕影響,除了補充葉酸、鐵質,因維他命B6和B12也對造血有幫助,宜與葉酸一同補充。葉酸對於造血及胎兒發育、神經發展都有幫助,且現在許多女性血紅素偏低,或者受到子宮肌瘤等影響,經血量大,補充葉酸和鐵質,維他命B6、B12等,都有助紅血球製造,彌補每月流失的紅血球。
壯年到初老:抗氧化
女性在40歲至60歲這個階段,可以多補充維他命C、D,奧米加3脂肪酸(Omega-3)和類黃酮。
維他命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降低膽固醇,維護牙齦健康,亦有助膠原蛋白合成,延緩老化。維他命D和鈣質相輔相成。值得注意的是,Alyssa Pike指出這階段的女性出現維他命D不足的風險增加,部分原因是皮膚合成維他命D的能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奧米加3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是EPA和DHA。EPA能抗發炎,預防動脈硬化與減少血液凝塊,還可提升腦部血流量,增強認知功能;DHA則能緩解腦部膠狀細胞過度增生導致的纖維化,適當攝取可健腦。
類黃酮是天然的抗氧化劑,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這個階段的女性逐漸步入初步老化,也處於更年期前期或開始進入更年期,攝取維他命C、維他命D、奧米加3脂肪酸和類黃酮,都是為了要抗衰老,有助減緩更年期荷爾蒙變化所帶來的心血管、骨質疏鬆等問題。
除了維他命C,女性也可多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像木耳、洋菜、燕麥、菇類、瓜類等,均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
女性在更年期後建構及保護骨骼的雌激素濃度降低,會加速骨質流失,故維他命D和鈣質顯得更加重要。踏入更年期會讓心血管風險增加,補充奧米加3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可預防血管硬化,保護血液循環,保持血管彈性等,對視網膜等小血管循環,也有幫助。
此外,更年期婦女還可針對可能會出現的不適狀況,額外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例如從豆漿等天然食物中獲取。這對改善更年期症候群有幫助,減緩因雌激素不足所造成的骨質流失。
60歲後:防肌肉流失
60歲後,女性應多補充蛋白質、纖維、鎂。
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增加肌肉,增強飽腹感。纖維對腸道、心血管健康有幫助,亦可預防便秘、大腸癌。鎂則是維持健康的營養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元素,可維持心臟與肌肉正常運作、骨骼成長與維持、改善消化、抗發炎、紓解壓力、改善失眠等。
當女性步入老年期,肌肉流失加速,60歲後的婦女會面臨肌少症的問題,除了鍛煉、增加肌肉外,蛋白質的補充不可或缺。年紀愈大,腸胃道蠕動愈低,為預防宿便、毒素累積在體內,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很重要,且可溶性纖維和不可溶性纖維都要兼顧。
老年婦女容易貧血,因需要胃分泌「內在因子」與維他命B12結合,她們吃進去的維他命B12才能在體內吸收,但年紀愈大,內在因子不夠,會影響女性吸收維他命B12。
鎂對身體調節肌肉和神經功能、血糖和血壓以及製造蛋白質等,都有幫助,並與鈣相互協調,但老年人鎂的攝取普遍不足。最後,水分對於整體新陳代謝舉足輕重,許多老年人會擔心頻尿而不敢喝水,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故應該養成喝水習慣,定時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