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焦點新聞/中式長衫 天后誕 列入國家非遺

時間:2023-09-23 04:02:53來源:大公报

  圖:天后信仰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於南宋時期,香港已有天后廟。圖為以往糧船灣天后誕盛況。

  香港兩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項目──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成功獲列入國務院於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名錄》)。這兩項非遺的傳承人昨日在香港接受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頒發牌匾。\大公報記者 顏琨、李清

  頒發牌匾的儀式昨日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中聯辦副主任盧新寧、香港特區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劉震、香港特區署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譚美兒等出席。

  香港天后誕和香港中式長衫製作技藝,涵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和「傳統手工藝」類別,具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並且在社區或相關範疇中具相當的代表性。兩個項目在2014年及2017年先後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天后信仰在香港有着悠久的歷史。相傳於南宋時期,在西貢佛堂門已建有天后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辰)或另外選定的日子,香港各社區會舉行不同規模的賀誕活動,一些地方團體會籌辦粵劇神功戲、抽花炮等活動以酬謝神恩,甚至舉行海上或陸上巡遊。「香港天后誕」傳承人、香港天后誕協會主席劉錦棠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三面環海,漁民出海幾百年來都得到天后娘娘的保護,令香港風調雨順。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天后誕成為市民積極參與的大規模民間盛事。」他說,今後將加強對「香港天后誕」的宣傳推廣,讓更多民眾了解天后誕文化。

  「穿在身上的歷史文化」

  中式長衫則是在民國初年日漸流行。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上海裁縫師傅來港,豐富了香港長衫的製作工藝,再加上融合西式裁剪方法,形成香港獨特的長衫製作技藝。如今,男裝長衫在新界傳統中仍是宗族長輩的身份象徵,有重要的社會意義。香港長衫協會理事吳國禧表示,「香港中式長衫技藝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亦體現出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長衫從中國傳統袍服的結構,經歷千年演進,在香港發揚光大,是能夠融入市民生活,穿在身上的歷史文化。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值得珍惜、保育和傳承。」

  吳國禧於2011年作為學生參觀長衫展覽時,就對它產生了興趣。現在他在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任教,從事男裝長衫的教學與研究,方向包括繼承傳統裁剪技藝、革新傳承模式、創新長衫設計等。他還介紹,上個月香港長衫協會舉辦了一次研討會,不僅受到本地文化界的歡迎,廣東東莞和上海的時裝界代表也來參加,反響良好,未來將繼續舉辦類似活動。

  昔日曾作為婦女日常服裝的香港中式長衫,現時亦成為重要場合的優雅服裝。香港長衫協會理事李頌詩表示,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香港女士會穿中式長衫做運動,長衫能跟隨每個人的身形而變化。此次能夠獲得這項榮譽表明保護和傳承這項技藝是一項長期事業,需要傳承人的努力、學術界的研究和大眾的關注。

  香港已有12項國家非遺

  本港迄今已有12個項目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為進一步推展非遺的保護工作,香港特區曾於2018年年底撥款三億元推行「非遺資助計劃」,推動社區參與和加強對香港非遺項目各方面的保護工作。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非遺,令香港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