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人行今年首降準 放水6000億元

時間:2023-03-18 04:24:30來源:大公报

  人民銀行今年首次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外,金融機構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人行表示,此舉旨在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是次降準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分析相信,是次「超預期」降準有預防海外風險傳導,及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估計是次降準將釋放約5500億至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6274.4億至6844.8億港元)中長期流動性,每年料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約70億元。/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是次降準的實施日期為本月27日。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坦言,人行此前已連續四個月超量續作中期借貸便利(MLF),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一般認為短期內降準概率較低。因此本次降準超預期,但有其必要性。他分析認為,今年前兩個月人民幣信貸增長迅猛,銀行體系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的需求顯著增加,同期企業信貸增長雖然較好,但居民信貸增長乏力,需求仍然不足,貨幣政策加大實施力度正當其時。

  有助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董希淼稱,人行在市場流動性較充裕背景下降準具有三大積極作用。首先,向金融機構釋放流動性,維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此次降準將向金融機構釋放約5500億元長期資金。其次,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增強其向實體經濟讓利、降低融資綜合成本的持續性,預計降準後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本每年約70億元。最後,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助力穩增長、擴內需,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相信,降準對穩定房地產市場,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股市均具有重要作用,對實體經濟特別是急需資金的企業而言更是一場「及時雨」。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當前降準最大的作用是進一步刺激消費市場的發展,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降準對於提升國內循環,啟動消費推動經濟的復甦。

  緩解銀行體系資金成本壓力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分析稱,小幅降準主要基於多重考量。一是在境外持續快速且尚未結束的加息周期內,硅谷銀行、瑞信等部分境外金融機構風險逐步暴露,凸顯了當前全球金融的脆弱性,因此降準有利於紓解市場緊張情緒,適度增加市場流動性供給,預防內地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風險。二是境外緊縮貨幣政策或已近尾聲,人行穩健貨幣政策進行偏鬆操作的空間相對擴大。三是通過降準操作,前瞻性布局需求恢復所需的流動性,從而更好地為下階段需求擴張做好準備。四是借助降準所釋放的法定準備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體系資金成本壓力。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也表示,此次降準或是為了預防海外風險的傳導。當前全球金融局勢較為動盪,人行通過降準可預先釋放流動性,以保持金融系統流動性合理充裕。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預計,本次降準將釋放約6000億元中長期資金,再疊加本月MLF超額續作的2810億元,3月合計投放的中長期資金接近9000億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