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港金融體系穩健 可抵禦外圍風險

時間:2023-03-18 04:24:21來源:大公报

  圖:本港銀行資本充足比率保持充裕。

  瑞士信貸及美國本土金融機構接連出現危機,市場關注相關風險會否外溢至本港。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外圍市場的波動性近期加劇,金管局亦已提高警覺。整體而言,香港金融市場和銀行體系依然非常穩健,未受近期發生的事件影響。至於個別在香港營運的銀行機構狀況,金管局則不便評論。\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阮國恒昨日出席銀行公會例會後見傳媒,表示金管局會繼續注視市場發展,與當地監管機構、業界保持密切聯絡,同時繼續做好本身工作,確保本港銀行管理好相關風險。

  至於最近發生的連串事件會否演變成「雷曼翻版」,他說金管局會密切注視市場情況,但難以作出預測。不過他指出,相關監管機構很快已採取行動,以穩定市場信心,他形容是好事,而市場最近亦開始有穩定下來跡象。

  美國硅谷銀行(SVB)倒閉的原因之一,是SVB將大部分客戶存款投資到債券之上,而資產與負債也出現期限錯配的問題。由於SVB持有比較長期的債務工具,阮國恒說,在加息環境下,當出售資產時會錄得虧損。

  港銀債務工具產品分散

  在本港,他說銀行也會將部分存款用作購買投資產品,尤其是債務工具,金管局在審視完相關的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之後,對於銀行持有的債務工具「感到滿意」,部分原因是產品分散,而債券期限(tenor)相對較短,受加息的影響也相對較低。

  他以本港銀行體系在去年上半年所面對的情況為例子解釋說,面對加息環境,香港銀行體系的投資組合也錄得MTM(按市價入賬)的記賬虧損,導致其資本充足比率因此下降40個基點,但相對逾20%的資本充足比率而言比例甚微,主要原因是銀行持有的債務工具的期限相對較短,影響也較輕微。

  內地信貸風險已趨穩定

  銀行業務集中度風險一向是金管局的監管重點之一,如果發現個別銀行面向某些行業可能過度集中,金管局也會確保相關風險得到妥善管理。阮國恒舉例說,金管局早於7至8年前已開始對本港銀行的內地相關貸款(簡稱MCE)加強監管力度,主要是金管局留意到本港銀行對MCE尤其是面向民營企業的貸款增長速度比較快,故此亦及早採取工作,確保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到位。以目前情況計,他說本港銀行體系內未見有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出現風險過度集中的問題,「分散度頗高」。

  截至2022年12月底,本港銀行內地相關貸款的不良貸款率按年急升1.35個百分點至2.21%,是自2015年有相關統計數字以來的歷史新高。阮國恒表示,以歷史水平衡量,MCE不良貸款率未至令人擔憂;由於風險集中度不高,事情容易處理得多。他又說,在今年首兩個月,內地相關貸款的信貸風險狀況似乎穩定下來,但難憑一兩個月數字去判斷全年情況,重申金管局會密切注視市場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