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石黑一雄著《Never Let Me Go》繁體中文版《別讓我走》,商周出版。
石黑一雄的小說《莫失莫忘》(英文原著《Never Let Me Go》)閱讀體驗十分奇特,寧靜的哀傷,沉默的悲痛,懸疑追索欲罷不能,謎底揭開又悵然若失,以及瀰漫全書的情感張力,滲透在字裏行間的人性反思,交織在一起,一波一波衝擊着讀者。讀完最後一頁,書本雖已合上,心湖卻如遭雨打,坑坑點點,此消彼現,久久不能平復。
在《莫失莫忘》中,石黑一雄依然採取了回憶筆法,小說以主人公「凱西」自報家門開篇。開始這場漫長的回憶時,她三十一歲,做「護理員」已經有十一年了。乍一看,這是個普通的開頭。再讀下去,就覺得有些蹊蹺。凱西把她護理的對象稱為「捐獻者」,有的人已多次「捐獻」。這些捐獻者「躺在那裏,身上接着各種儀器,面上卻是溫柔的笑容」,彷彿一場獻祭的儀式,提醒我們這個故事詭秘非常。更古怪的是凱西說「須知道等我完結的時候,我將已經做這件事滿十二年了」。看似波瀾不驚的敘述中,「捐獻」「完結」這樣的詞格外刺眼,又激起人的閱讀欲望。
科幻面紗下的冷峻思考
而當我們隨着凱西的回憶,一路讀下去,就看到了石黑筆下的克隆人群體。他們從「出生」更準確地說被克隆出來後,就被安排在特定的地方生活成長。凱西和她的小夥伴們居住的地方叫「黑爾舍姆」。在這裏,他們如普通寄宿學校的孩子一樣學習、生活,成長,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不是「人類」,而是人類器官的提供者。這把宿命的利劍,雖一時沒有直接出現在這群特殊的「孩子」眼前,其陰影卻在他們生活中揮之不去。如「導師」露西小姐所言:「你們的生活都已經安排好了。你們會長大成人,然後不等你們衰老,甚至不到中年,就將開始捐獻身體的各個器官。你們每一個人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這個目的……你們是為了特定目的才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你們的將來,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
這群命定之人成年後,就從黑爾舍姆「畢業」,來到另一處被稱為「農舍」的所在。在這裏,他們等待着通知的到來,去做護理員或捐獻者。所謂「護理員」,其實是為捐獻者提供類似「臨終關懷」服務的克隆人同伴。「護理員」的最後結局也是「捐獻者」,在多次捐出器官後,直至完結。用凱西的話來說:「也許在第四次捐獻之後,哪怕從技術上講,你已經完結了,但某種程度上你依然保有意識,這時你會發現還有更多的捐獻,很多很多的捐獻,在這條分界線的另一邊;再也沒有康復中心,沒有護理員,沒有朋友;你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捐獻出剩餘的一切,什麼也做不了,直到他們將你關掉」。
書中沒有描寫「捐獻」過程和場面,迴避了血淋淋的場面。而且,沒有一個克隆人想過要反抗或逃跑,他們如馴養的綿羊,逆來順受地走上祭台,接受注定的命運。這樣的寫法表明石黑沒有走科幻題材慣常的路子,而是在更具超越性和神聖感的視角下處理這個題材。當科技給了人類主宰天地的力量,對於作為自身複製品的克隆人,人類亦應芻狗待之否?這正是小說隱含的終極之問,由此也顯露出作者對人類的本體性思考和批判力量。
作為鏡像的克隆人
值得注意的是,石黑對主題的開掘沒有停留於科技層面的批判。小說人物從來都是虛構的,克隆人更是子虛烏有,但他們的命運和行蹤卻折射出真實社會的影子。小說中,凱西的所有回憶,既是她作為克隆人在尋找「身世」真相中不斷走向宿命的過程,同時也是她作為「人」從黑爾舍姆開始逐步成長的過程。這就在小說的批判力量之外,又建構起了豐富的成長隱喻。
讀過小說的人想來都會注意到,石黑在小說篇幅安排上頗有考究,他花了大量筆墨描寫黑爾舍姆的日常生活,包括少年凱西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關於友情、愛情以及性等諸多煩惱,還有對外部世界的忐忑和困惑。石黑在一次訪談中所言,「我想讓這個世界(即黑爾舍姆)成為人類孩童時代的隱喻」。當凱西得知黑爾舍姆被關閉的消息,她想到的不僅是還在校的學生,還包括分散在各地的畢業生,「那些護理員和捐獻者,現在雖然風行雨散,卻依然被我們共同的出處聯結在一起」。可見,黑爾舍姆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是克隆人莫失莫忘的「原鄉」。
按照小說的設定,黑爾舍姆是整個克隆人工程中一次獨特的實驗。主事者希望通過對克隆人孩子的教養和鼓勵,讓外界看到這些克隆人的藝術才能,相信他們也具有豐富的內心和靈魂,從而向全世界表明:「如果學生們在人道、文明的環境中長大,他們就有可能像任何普通人類成員一樣,長成會體貼、有智慧的人。在那之前,所有的克隆人——或者稱之為學生,我們喜歡這樣稱呼你們——存在僅僅是為了供應醫學所需。」這次實驗最終失敗了,黑爾舍姆被關閉。但是,小說中對凱西、湯米、露絲的情感描寫,卻又暗中支持了黑爾舍姆的初衷。比如,露絲對找到自己「原型」的執念,反映了她強烈的自我意識。再如,雖然和其他克隆人一樣,黑爾舍姆的學生也不過是人類生活的外來者和替代品,即便作為實驗主持者的艾米麗,當凱西和湯米找到她時,也沒有真正像對待同類那樣接待他們,而是保持了作為「造物主」的傲慢,但和其他「學校」畢業的克隆人相比,凱西等黑爾舍姆校友對待生活表現出了更真誠、更積極的態度。特別是一直在黑爾舍姆的校友中流傳的謠言——只要兩個克隆人真心相愛並自我證明,就可以延緩「捐獻」的時間,這不正是古老的「真愛拯救」神話的翻版嗎?這一切無不暗示我們,善意足以塑造善行。就這樣,石黑從科幻進入,走過撲朔迷離的小道,最終回到了人類最美好真摯的情感。
「石黑之旅」不可或缺的風景
石黑一雄的小說數量不算太多,大都已有中文版。如果把閱讀石黑比作一段旅程,《莫失莫忘》是不可忽略的途經點。與《長日將近》《遠山淡影》等筆法相似的作品相較,《莫失莫忘》的主角凱西、湯米等,是一群為高度發達的醫療需要而提供人體器官的克隆人,這讓小說戴上了科幻面紗;而與同樣屬於科幻題材的《克拉拉與太陽》相比,《莫失莫忘》又更加冷峻壓抑地書寫了宿命感,命運壓頂時的寧靜淡然,以及在夾縫中尋求夢想和希望的人生。
回憶敘事不是石黑的創造,但他以獨特的文字風格完成了文體再造,在文字、文體和情感的諧和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水準。《莫失莫忘》「譯後記」中這樣描述:「石黑筆下遼闊的英格蘭一片青綠,長路漫漫,主人公隔着幾十年的光陰回望黑爾舍姆,彷彿為敘述加入了一層柔光或者霧氣」,「這種蘊藉沖淡的調子」讓東方讀者感到親切。石黑的文字綿長細密,筆筆藏鋒,如一張迷霧,罩住了閱讀之路,任由回憶者跳躍的思緒牽引着目光,慢慢揭開一段動人心魄的故事;其中蘊藏的強大情感力量,又如一塊磁鐵,把讀者深深吸入敘事之中,去思考每一處細節所具有的深意。書名「莫失莫忘」,來自小說主人公喜歡的一句歌詞,卻也像一句讖言,把小說的故事、人物、場景及其獨特的美學風格,刻印在讀者腦中,不失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