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式奶茶因茶袋像絲襪而得名絲襪奶茶,蘭芳園就以絲襪奶茶馳名。
二〇二二年美食博覽會日前在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當中金茶王舉辦港式奶茶工作坊,與現場觀眾重溫港式奶茶帶來的懷舊滋味。從不同茶葉的配比開始,月光寶盒便已開啟。焗茶、撞茶,直到白色茶袋被染至咖啡色,也見證着奶茶師傅的精湛技藝。香港,從一個小小漁村發展成國際都市,建築會變,人會變,但情懷未變。一杯港式奶茶握在手,滄海桑田盡在不言中。
大公報記者 顏琨
提及世界範圍內的奶茶文化,印度馬薩奶茶、英式奶茶、西藏奶茶、港式奶茶等種類豐富,不同地域製作的奶茶味道也不盡相同。其中,香、濃、滑、回甘是港式奶茶給食客留下的第一印象。一杯港式奶茶加上一份西多士,一份簡單的下午茶套餐陪伴了幾代港人,成為香港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斯里蘭卡出產的錫蘭紅茶打底,加三種以上的茶葉沖泡,再配以淡奶,一份經典的港式奶茶便出爐。然而,看似製作步驟簡單的港式奶茶非常考驗沖茶手法。從調配茶葉、煲茶、焗茶、撞茶的過程中,將味道不同的茶葉的香氣和味道充分留存。而最後的撞奶步驟,則是賦予奶茶回甘滋味。
港式奶茶脫胎於英式奶茶。由於英國上流人士有着「下午茶文化」,在下午三點後至晚飯前,來到西餐廳享用西餅,並配以由錫蘭紅茶和鮮奶煮製而成的高檔英式奶茶。
港式奶茶 源遠流長
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席黃家和告訴大公報記者,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父親黃橋已在香港成立一家貿易公司,進口茶葉和咖啡。有了這些原料,港式奶茶在三十年代開始流行。每天下午三點十五分,很多人都會在茶餐廳喝一杯下午茶放鬆,香港也漸漸流行下午茶風氣。
隨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香港人口的激增,為了解決市民的飲食和就業需求,大牌檔應運而生,也讓奶茶有了可觀的市場規模。由於當時港式奶茶的消費群體大多從事搬運、建築、海員等體力勞動,港式奶茶以多種廉價茶葉為原料烹製。然而,濃茶可提神醒腦,淡奶可補充熱量,這讓港式奶茶依舊成為備受食客歡迎的飲品。
回看港式奶茶的發展不難發現,港式奶茶的形成蘊含着時代印記和港人的獨特智慧。將只供於上流社會的英式紅茶改良成普羅大眾都可享受的美味,港式奶茶為奶茶文化的發揚光大作出了貢獻。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港式奶茶的製作技藝在二○一四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用自己的方式見證中西飲食文化的交融。
在黃家和看來,港式奶茶在市民心中仍舊有着重要位置。每一天,港式奶茶的銷量可達到二百五十萬杯。除了香港,港式奶茶在內地市場也蓬勃發展。「我的公司基本上和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着合作關係。其中,大灣區可以飲用港式奶茶的店面已接近三千家,其中有兩千家是茶餐廳,一千家是快餐店。此外,華中、華北、華西等地也出現不少茶餐廳。」
金茶王大賽 參加者趨年輕化
為了推廣茶文化,香港貿發局聯合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金茶王大賽」,自二○○九年舉辦第一屆金茶王大賽起,已經成功舉辦十二屆。二○一○年,金茶王大賽增設了「金鴛鴦大賽」、國際賽及青年組別;二○一九年還舉辦了第一屆「大灣區金茶王大賽」。
在金茶王大賽中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奶茶師傅,甚至有外國師傅的身影,這讓正宗風味的港式奶茶影響力不斷擴大。其中,不少贏得金茶王大賽的師傅已經入行幾十年。在黃家和看來,和其他手藝行當一樣,奶茶師傅這一行也是易學難精。對於焗茶的火候掌握、不同茶的顏色和味道,都需要沉下心慢慢體會。
「不過在近幾年,奶茶師傅也逐漸年輕化。」據黃家和回憶,最早幾屆金茶王大賽的參賽者普遍在五十歲以上,而現在也出現了一些二十多歲的師傅。「喝港式奶茶是可以感受到沖茶師傅的性格的。有一個在上海參加金茶王比賽的小姑娘只有二十幾歲,依舊可以拿到比賽的冠軍。」
隨着港式奶茶影響力的擴大,北京、上海、內蒙古,甚至是海外的沖茶師傅都來到金茶王大賽中一決高下。黃家和回憶道,「我嘗過內蒙古師傅用馬奶製作的奶茶,別具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