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新聞分析/深化互聯互通 金融商機處處\周 湘

時間:2022-05-05 04:23:55來源:大公报

  隨着中國加快開放金融市場,外資亦提速布置中國市場的步伐。當談到業務發展,人才是重中之重。香港一直是中外人才匯聚之地,一些具備本土背景、了解中國及國際市場運作的人才,自然成為外資眼中的「香餑餑」。而香港,正好成為外資進入內地市場最佳橋頭堡。

  中國在全球投資市場的地位愈來愈重要,香港作為互聯互通的先行先試實驗場,亦為外資帶來大量經驗。如香港推行滬港通及深港通後,就有滬倫通的開展,歐洲其他國家亦希望與中國建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機制。

  隨着中國逐步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保險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外資均磨拳擦掌,希望成為各行業的「首家」外資控股全資公司。如中國自宣布開放外資進入證券市場後,一眾外資大行均希望成為首間在中國全資營運證券業務,而最終由高盛跑出。中證監去年10月批准高盛收購旗下中國合資企業高盛高華剩餘的所有股權,外資首間全資營運的證券公司由此誕生。

  此外,跨境理財通是互聯互通另一里程碑。雖然受疫情影響,初期發展較為慢熱,但一眾金融機構,不論是中資、外資或港資均希望大力拓展有關業務。香港作為外資投資內地橋樑的角色,可望在未來一段時間會變得更重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