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四大核心區街舖空置率及預測
【大公報訊】疫情突襲,商戶紛紛煞停擴充,吉舖數量再度回升。美聯工商舖統計,本港四大核心區主要街道共有829間吉舖,對比今年1月、即第五波疫情初期增加82間或近10%,空置率升至11%,是近一年最多。該行預期,政府派發消費券及逐部放寬社交措施,下半年零售市道有望重回正軌,惟整體復甦程度取決於疫情發展。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工商舖)盧展豪指出,該行統計了中環、銅鑼灣、尖沙咀及旺角共156條主要購物街道,共7524間街舖,發現3月共錄得829間吉舖,對比今年1月疫情較輕微時增加了82間,空置率在兩個月內由9.9%增加至11%,是自2021年首季以來最高。
10%街舖停業 食肆佔四分一
盧續稱,政府年初開始逐步收緊防疫措施,有商戶考慮到營運成本等問題,因此,該行統計的四區街舖至少10%暫時停業,涉688間商戶,以中環區達17.1%最嚴重。行業方面,餐飲業最受影響,有多達468間食肆暫時停業,佔飲食業商戶近四分之一(按該行統計的四核心區共156條街道之飲食業計算)。
尖沙咀最新街舖空置率達16.7%,為四核心區中最高,銅鑼灣以14.2%緊隨其後,中環及旺角空置率分別錄11.5%及7.3%。
今次疫情是2年來最嚴峻,但街舖空置情況比2020年第3季(12.5%)以及2021年首季(11.5%)還要低,美聯旺舖董事梁國文解釋,以往一線街舖租客以奢侈品及國際品牌為主,業主最初憧憬疫情很快結束,對租客背景要求仍高,寧暫時丟空舖位。惟面對過去2年的調整,業主普遍願意妥協,接受其他種類的商戶進場,或選擇短期租出舖位。
該行統計,四大核心區的短租舖數量首季暫錄111間,比去年第3季的29間飆升達2.8倍。
梁國文表示,第五波疫情對商舖的影響尚未完全反映,未來半年四大核心區街舖空置率仍會高位徘徊,料維持10.5%至11.5%水平。
盧展豪認為,新一輪消費券料為零售帶來正面影響,若如期放寬社交措施,相信飲食業逐步復甦,下半年有望重回正軌,若新增確診數字持續下降,街舖租金及售價有望反彈10%至15%。不過他補充說,倘若酒吧及美容院等場所未能如期重開,未來兩個月或現結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