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內容為王/《機智女法醫》 低成本古裝劇逆襲

時間:2022-03-24 04:24:21來源:大公报

  圖:《機智女法醫》破案小分隊,前排左一、二分別為楚楚和安郡王。

  一部沒有流量明星、非大IP改編的小成本網絡劇,如何實現逆襲?本周於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開播的內地網劇《機智女法醫》(內地名《御賜小仵作》),提供了範例。該劇於內地網絡平台播出時,不靠宣傳噱頭,而是憑藉「內容為王」,敢於打破類型劇敘事手法,加之充滿創意的古裝女法醫角色設定,令整體播放量逼近十億。\劉 毅

  法醫揭開亡者非正常死亡真相,正義又充滿神秘感,編劇據此編寫法醫故事,歷來都深受觀眾歡迎,譬如早幾年港劇《鑑證實錄》、內地劇《大宋提刑官》,以及近幾年內地劇《法醫秦明》、日劇《不自然死因研究所》等。而今《機智女法醫》的出現,不僅開拓此類題材的更多可能性,還一改往日法醫劇的凝重,而是以明快節奏、經得起推敲的探案邏輯,解構迷離案情。

  《機智女法醫》改編自清閒丫頭的小說《仵作娘子》,主要講述出身仵作(中國古代法醫稱呼)世家的女主角楚楚(蘇曉彤飾),為實現人生理想而前往長安參加仵作招聘考試,邂逅掌管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安郡王蕭瑾瑜(王子奇飾),二人聯手偵破奇案……這樣的設定,十分符合一般小甜劇「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故事模式,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謎題──安郡王父親何以失蹤多年、楚楚的親身母親其實死於謀殺、巫醫大叔為何留下一間充滿線索的屋子、皇帝忌憚的昌王一脈是否還有人留存於世?

  大案件嵌套小案件

  不同於一般的法醫探案劇,劇集的敘事結構,並非一集發現一具屍體的單元劇形式,而是採用了類似「俄羅斯套娃」般的嵌套式結構,即一個案件套另一個案件,如楚楚考仵作是為了尋找玉面判官,過程中引出官員被殺、私鑄銅錢等一系列後續事件,而這些謎題又與主人公身世、朝堂上「南衙北司」的爭鬥息息相關。大小案件之間宛如九連環一般,線索之間可謂環環相扣,最終所有的伏筆都能展開串聯。也難怪以往都要開倍速追劇的觀眾,稱觀劇時非但不捨得快進,更要倒回去再看一遍「燒腦」細節。

  這樣看似複雜的編排方式,卻能在敘事過程中,幾乎不存在「廢戲」,編劇不似寫《名偵探柯南》一般,令主人公總是「恰到好處」置身意外叢生的典型案件環境,而是以伏筆推動探案發展,主人公總是通過事件發現線索、追蹤線索、直到破解謎題,繼而進入下一個難題。且線索往往很巧妙,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安郡王、楚楚等人破解巫醫留下的中國象棋殘局一節。

  而打開一層又一層「套娃」、揭開所有難題之後,安郡王和楚楚發現一切都指向了朝堂。說到這裏,《機智女法醫》雖說是古代法醫網劇,但對於真實歷史的求證也一點不含糊,且不說歷史上真的有「南衙北司」之爭,劇中也談到唐代自安史之亂後的地方節度使割據問題,就連其中沉迷製作手工活的皇帝,也是借寓意呼應了歷史上唐宣宗李忱以「裝瘋賣傻」蒙蔽當權宦官的經歷。

  不僅如此,《機智女法醫》雖說是探案劇,但權謀戲設定,正反派之間的交鋒,也是劇中的一大亮點,反派不僅有他們的心理描寫,將他們的行為動機表露出來,再結合主角的辦案過程,就能看出反派在下的「一盤大棋」。這也解釋了劇情何以引人入勝,因為不用通過降低反派智商來襯托主角的英明神武。

  法醫驗身斷骨,難免會有一些血腥,或是不適合「下飯」的場面,《機智女法醫》也會有楚楚需要解剖屍體,甚至驗骸骨的時刻,然而劇中並不會直接上演血淋淋的場面,往往是楚楚蓋上白布,即意味解剖結束。但隨後的分析,畫面上會出現相應的漫畫式解構圖,不僅令人清晰易明,亦不需觀眾直面恐怖。

  女二人設可圈可點

  女主角楚楚,乍一眼,其扮相猶如鄰家小妹,宛如以往古裝偶像劇「戀愛腦」女主。事實並非如此,劇中的楚楚不僅在破案,並且是作為「樹的形象」立於王爺身邊,實現成為仵作的人生目標,也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專業知識。非但如此,她雖然與王爺出現了感情線,卻也是建基於互相欣賞的基礎之上,二人雖然身份懸殊,但感情線的發展並不矯揉造作,且充滿現代愛情意識。

    另外,劇集另一個創新,女二號冷月(趙堯珂飾)的人設也是可圈可點。以往的同類劇集,女二號往往是搞事者,是破壞男女主感情線的「塑料姐妹」,不過這部劇的女二號卻是真心誠意幫助女主楚楚,為她排憂解難,用武功護送她,還說「女子保護女子,是天經地義的」,令劇中少了二女爭一男的「狗血」套路,讓人看過她們的友情後,有一種陽光和暖的舒服。

  以上種種,使《機智女法醫》成為了播前不被看好,播後觀眾直呼「真香」的網劇「黑馬」。由此可見,就算一眾演員令觀眾感到陌生,就算不是大製作,只要主創方真的用心講好了故事,故事發展合情理、認真打磨細節、人設討喜、感情線不突兀,觀眾自然會收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