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截止IPO認購的本港獨角獸商湯(00020),遭美國無理列入黑名單。事件令商湯上市計劃恐生變,原定昨日為IPO定價日,惟最終未刊發公告,市場消息指,商湯正與財務顧問討論應對措施,包括考慮將上市計劃押後,商湯未有對傳聞作回應。證券業人士認為,最直接的影響是IPO的國際配售部分,美國投資者將會抽飛,影響正常的招股程序,同時商湯為近期焦點IPO之一,故延遲上市難免對新股市場構成負面影響。
美國財政部官網顯示,旗下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簡稱OFAC)將商湯集團(SENSETIME GROUP)列入「非SDN中國軍工複合體公司名單」(Non-SDN CMIC List),分析指,制裁令不但可能衝擊公司供應鏈,還意味美國投資者將被禁止投資商湯。
針對有關情況,商湯考慮到投資者、監管機構和市場的意願中求得平衡,正在與顧問討論是否推遲其上市計劃。不過,商湯仍在進行評估,上市仍可能繼續進行。消息指,在商湯最近一輪融資中,軟銀同意,如果商湯沒有在明年4月協議期限前上市,商湯將從投資者手中回購股份。港交所(00388)則不評論個別公司。
子企前年被列入實體清單
按照上市時間表,商湯公開招股已於昨日中午截止認購,並於同日定價,預計下周五(17日)上市。商湯集團發售15億股,招股價介乎3.85元至3.99元,集資最多近60億元。
事實上,商湯於招股文件中,早披露了其子公司於2019年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限制其採購美國產品。因此,是次商湯並沒有找來美資的大行作為公司上市保薦人。基石投資者名單內,絕大部分屬中資基金或機構,而Pleiad基金為唯一有機會涉及美資背景的基投。資料顯示,Pleiad基金投資管理人磊亞投資,兩名股東Michael Stephen Yoshino及李思亮,以往均曾在索羅斯旗下香港分支SFM HK Management工作。
現有美資股東或需退出
除了IPO引入的投資者之外,商湯目前的股東之中亦有美資背景,包括持有商湯3%股份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銀湖、富達基金及高通。換言之,一旦美國正式將商湯列入黑名單,影響程度除了令IPO計劃受阻之外,目前的股權架構亦會出現變化。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商湯前年已受到美國制裁,故保薦人及基石投資者等IPO關鍵角色均避開美資企業,但是次進一步限制美國投資者持股,將對商湯帶來更大隱憂。商湯IPO的招股反應已較平淡,加上近期新股市場連續出現潛水。即使商湯如期掛牌,股價有可能破發之後再探底,基石投資者尋求商湯討論可以理解。同時,商湯是近期較受關注的股份,若最終延遲上市,將進一步打擊現時疲弱的新股市場。
分析︰押後上市更有利
另有分析則認為,商湯押後掛牌無論對企業或投資者均為好事。對散戶而言,可以避免因突發事件而損手,對商湯而言亦可免除日後集體投資訴訟的風險。重啟上市計劃所需代價始終有限,訴訟帶來的成本卻無法預測。專家續稱,科技科網股下半年已進入下降軌道,行業估值幾乎是上半年的一半,個別企業市值甚至只餘三成,現階段招股上市並非最理想時機,那倒不如待整體市場氣氛回暖,企業可尋求更高的估值上市。
在近期新股市道淡風下,商湯集團孖展認購反應未算熱烈。綜合券商數據,商湯錄得逾30億孖展額,超額認購逾4倍。根據過往經驗,新股完成招股後突煞停上市計劃,公司都會不計利息全數退還認購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