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精神啟示錄/別讓殘疾人的潛能遭埋沒\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 陳仲謀醫生

時間:2021-09-12 04:26:24來源:大公报

  圖:今屆東京殘奧會已落下帷幕,運動員的拚搏精神令人感動。

  延遲一年的東京殘奧運動會於9月5日曲終人散,港隊共收穫兩銀三銅。運動會舉行期間,市民除了欣賞賽事,從殘疾運動員的拚搏精神中,也可得到啟發。

  其實,港隊在歷屆Paralympic Games(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十分亮眼,單單是「神奇小子」蘇樺偉一人,便在五屆比賽中,共獲得六金三銀三銅的驕人成績,可是這位為港爭光的運動員,當年沒有得到政府和各大商業機構的青睞,沒有獲頒發數以百萬計的獎金。

  堅持向前永不放棄

  幸好有一位新晉導演,拍成港產片《媽媽的神奇小子》,講述蘇樺偉與母親的故事,從他出生開始便挑戰殘疾,突破多重障礙贏得個人的自尊心,就如片中的一句話:「雖然你一出世就係輸,但你絕對唔會輸一世?!」蘇樺偉現在已經退役,但他的奮鬥成功,揚威海外,是金錢所不能購買的。運動比賽的真正意義,就是盡其在我,奮勇爭先,公平競爭,而不應有任何政治目的和商業利益在內。

  該片同時道出母愛的偉大,說明如果沒有母親的犧牲奉獻,蘇樺偉可能只可以在輪椅上過一輩子,遑論可以在跑道上奔馳,向?觀眾揮舞香港特區的區旗,退役後他自食其力,貢獻社會。蘇樺偉與母親的奮鬥經歷,足以作為全球傷殘人士的楷模,並值得社會的充分表揚。

  可惜「神奇小子」的遭遇,只是廣大傷殘人士中的鳳毛麟角,而現實中,他們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污名化和排擠(Social exclusion)。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傷殘可以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因病患和意外所造成)。蘇樺偉可算是「後天性」的殘疾人士,因為他一出世便有嚴重的黃疸病,腦部受創,以至四肢痙攣和弱聽,還損害其正常的智力發展。所以,他能夠逃過鬼門關,在母親的「鐵腕手段」下,可以自行走路,已算是難能可貴;而後來在教練和母親的支持及鼓勵下,發揮跑步的潛質,連續奮勇奪得多個殘奧獎牌,真是近乎奇跡!說得確切一些,這是蘇樺偉本人和他的幫助者,堅持向前永不放棄的結果。

  復康策略與時並進

  可是絕大多數人沒有「神奇小子」的「幸運」。普通有潛質的青年運動員,因為社會環境的掣肘,缺乏家長的支持,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要繼續學業,不能追尋夢想。身陷殘疾的青少年,情況更為坎坷。

  香港特區政府效法先進地方的做法,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SEN,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融入主流學校體系。這本來是世界潮流,亦是合理的做法,但本港的社會環境和考試制度未能適當配合,所以暫未見其利。

  單就精神健康問題而言,「世界精神病學會主席行動計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Action Plan)就邀請有關人士,率先創建嶄新的方法,以改變目前落後的護理文化,同時改進相應的專科醫學教育、臨床訓練和研究。這種新觀念是因時制宜,整合不同地方獨特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條件,制訂以社區為本的復康策略。照顧殘疾人士的政策,當然要與時並進,不能墨守成規,但也不應買櫝還珠,因為有樣學樣,很多時會是「橘越淮為枳」。香港政府以有限的資源,去改善殘障群體的教育、醫療和居住福利,雖然是十分棘手,但只要虛心作廣泛諮詢,相信會得到社會支持,逐步解決困擾多年的問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