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字裡圖間 發掘傳統印藝之美

時間:2020-11-29 04:23:20來源:大公報

  圖:Onion Peterman作品《Poster Poster》

  在那個需要寫信才能傳遞消息的年代,香港傳統印藝師傅操控着印刷機、通過「執字粒」出版刊物和書籍。而由此衍生的版畫藝術,早在一九三○年代由南來的藝術家將其引入香港。時代發展如何影響印刷術、版畫發展?香港文化博物館現正舉行「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及「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兩個展覽,前者展示香港活字印刷及平版石印舊時光,後者以二十組藝術品反映本地版畫藝術風貌。\大公報記者 劉 毅

  以往記者在博物館觀展,都會重點留意何謂焦點展品,因為它們最能凸顯展覽的主題及策展人想傳遞的信息,而今次於「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展廳,看到的卻是二十道問題、二十組版畫作品。

  整個展覽分成「香港早期版畫發展」、「香港近期版畫發展」、「版畫初探」及「版畫再思」四個部分,展出版畫作品跨越上世紀四十年代至當下,引領觀者探索香港版畫圖像藝術的過去與現在,繼而發掘版畫概念及技巧的變更。

  刻盡社會百態

  一九三○年代初,魯迅提倡「新興木刻運動」,主張以版畫表達對國民苦難的同情,「香港早期版畫發展受了魯迅的影響。當時的藝術家以木板、刻刀刻畫社會百態,並通過黑白強烈的色彩對比抒發情感。藝術家如黃新波、梁永泰等人在香港籌辦『人間畫會』藉此推動版畫藝術的發展。」展覽研究及籌備黃飛婷介紹道。在今次的「香港早期版畫發展」部分,展出了梁永泰、楊訥維分別創作的《從前沒有人到過的地方》和《報喜》,均以細膩刻工、強烈的黑白對比,記錄景色和人物。

  「六十至七十年代,本地藝術家遠赴海外學藝。他們思考如何運用中西合璧的方式,開拓本地版畫藝術新面貌。」黃飛婷說。韓志勳曾在一九六○年代遠赴海外進修,研習版畫藝術,展覽中出現的韓志勳版畫作品《雨瞳之二》採用重疊構圖,即運用幾何表現方式,融入中國哲學、書法及詩詞,創造出中西兼容的版畫風格;梅創基更將水印木刻與水墨寫生融會貫通,以鄉郊景色入畫,從水墨汲取版畫創作靈感。

  「此外,一眾教育工作者如李東強等人,也在促進本地版畫藝術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黃飛婷表示。踏入新時代,版畫藝術又有了新的轉變。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香港藝術家運用新科技,將版畫融入不同藝術領域,他們不反對傳統,而是結合傳統與現代版畫特色,探索發展新方向。「香港近期版畫發展」重點講述版畫圖像的當代故事,其中一位參展藝術家鍾大富通過策劃展覽鼓勵年輕藝術家嘗試版畫創作,其今次作品《藍調裏的漣漪》為凹版畫創作,細膩刻畫樹梢倒影下水波紋的光影和質感。

  跟隨時代而變

  顧名思義,版畫是以「印版」印出來的畫作。藝術家先構思圖像,再繪畫圖稿、製作印版、塗抹油墨,繼而將印版上的圖像,用顏料轉印到作品上即可完成創作。「版畫初探」部分不僅向觀眾展示版畫創作工具,更配合藝術家作品重點回答了幾個有關版畫的迷思,諸如「版畫就是一塊『板』?」「版畫必須由藝術家親手繪製嗎?」等。

  時移勢易,版畫家們亦要與時俱進,版畫作品亦是跟時代發展而變,「版畫再思」部分陳列的作品說明了可複數性存在的版畫藝術,其實也可只有一幅。如Onion Peterman創作出的《Poster Poster》,因是獨張街招以絲網印刷,再拼貼出繽紛街景。因色彩繁多、製作工序複雜,而令版畫作品難以原樣複製,成了「獨幅版畫」。而香港版畫工作室行政總監馮浩然創作的版畫作品《無題》和《沙田#1》則拓寬版畫創作專用工具,以光影、時間和攝影等手法,利用菲林印製版畫,捕捉剎那景象。

部分圖片:主辦方提供

參觀資訊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2月22日

  時間:星期一、三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門票:免費入場

  地址:沙田文林路1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網址:www.heritagemuseum.gov.hk

 (編者註:疫情期間以主辦方最新公布為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