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惠民口罩工廠達Class 7標準
「惠民口罩」創辦人黃惠民的名字,就是叫「惠民」,造口罩,也希望「惠民」。他說,在2、3月時有見本港口罩短缺,又發現市場上好多口罩都不符合防疫要求,所以開始自內地採購口罩在港出售。不過當時設備採購困難,原材料質素也不穩定,因此就算有心造口罩,也難以成事。
不過到了5月就出現轉機,因為當時無論設備、原材料,都可以確保較為穩定及有質素的供應,因此再次探討生產口罩。當時,他相信疫情不能在短期內結束,預計口罩有長期需求,因此規劃在香港生產、銷售口罩。他亦定下計劃,每月生產的5%口罩會捐贈慈善團體,在商業、慈善良性互動下,以求生意可以長期做下去。
要做,就希望做到最好。目前政府非強制要求口罩生產廠房要達Class 8的「十萬級無塵室」,即每立方呎顆粒數不可超過10萬,工廠卻做到Class 7的「萬級無塵室」,即每立方呎顆粒數不可超過1萬,比政府的要求高10倍。廠房也按照ISO 13485標準(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標準)去運作,他說,這是屬於最高管理標準。
黃惠民解釋,要做到最佳的防疫效果,必須要連低收入群體都能夠免於被感染,因此用較低廉、合理的價格出售防毒程度達Level 3的產品,才可以吸引這些低收入人士購買,「有錢人對口罩價錢無所謂,3元、5元還是10元對他們影響不大,而且他們也有較好的醫療環境,足夠的防護設備。」目前一片Level 3口罩回歸至約2元的價格,他相信可以吸引更多低收入市民使用。
黃惠民指出,其實本港口罩生產商都看到這個問題,因此自公司8月開始裝修廠房時,已見到不少行家紛紛「升級」工廠設備,達到較高的衞生標準,相信未來香港生產的口罩,有很明確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