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九龍城公和行將結業 豆品飄香成追憶

時間:2020-09-22 04:23:22來源:大公報

  圖:潘影兒回憶經營豆品店的點滴

  隨着時代巨輪不斷向前,很多商舖不得不成為歷史,留下的只有回憶。扎根九龍城多年的食店「公和荳品廠」舖址最近被收購,食店將於9月27日正式落閘。該店店主潘影兒坦言,一開始得知消息未能接受,其後無奈接受現實。最終,她決定早於7月18日在店中掛起白色橫幅,找人用毛筆寫上「光榮結業 有緣再見」……\大公報記者 許詠妍(文、圖)

  「當刻的心情其實好沉重,其中自己都……消化了成個禮拜,先夠膽同屋企人講,聽到電話(業主確實收購消息)嗰下都幾難受,又要忍住,忍了一個禮拜,都要同屋企人講。但我一直都不敢同夥記講。」九龍城「公和荳品廠」店主潘影兒回想當時收到電話那一刻,慢慢說出這一番話。

  她收到消息後,嘗試明察暗訪去弄清楚那是否事實,當時她覺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經濟不好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會拆樓。儘管面對上年的「黑暴」,到今年頭疫情爆發,她都認為生意蝕就是蝕,但終會有一日雨過天晴。

  本周日正式結業

  面對投放了多年感情的店舖要正式結業,潘影兒不禁哽咽:「之後就搵人寫定毛筆字先啦,亦搵人度了這八個字(光榮結業 有緣再見)出來,初初將橫幅放在別人的店舖內。當時不敢告訴員工,想做到最後一刻。我們都在這裏多年……好濃厚的感情……對員工、舖、街坊。」

  當天記者來到九龍城「公和」,店舖用一條繩攔着,以免客人入內堂食,只許外賣。有客人高叫:「兩碗凍豆花……」來買煎釀三寶、豆腐花、豆漿等的客人,絡繹不絕。記者面對面與潘影兒做訪問,但顯然她的身體向店外傾斜,不時關注着客人。「你拿個紙袋給她了……」「未有貨呀……」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有些店舖面對結業,只會在一星期或者十日前告知街坊朋友、客人,潘影兒則早早就掛上橫幅。「早在7月18日(星期六)就掛上,我想早點通知大家,等客人可以分散來,不要一次過來,大家有什麼事都不想啦。」她續言:「掛的時候,自己都忍不住……但是無可奈何,預計到有這一天,也要面對的。但我同自己講:『(我最終)會走的、會走的、會走的。』同真正知道這個事實,個心痛好多,就這樣……9月27日就是我們的last day(最後一天)。」她講得很慢很慢,每粒字是慢慢地吐出,聲音變得有點沙啞。

  接手後曾越低谷

  回想當初,潘影兒透露其父23年前買了這盤生意(「公和」),當時自己大概19歲左右。她說:「一開頭我幫手收錢,到後期出去打工,到二○○六年再回來。(點解會回來?)嗰陣時自己接近30歲,想找一份可以做得長遠少少、做到老,而且穩定的工作。點知爸爸就突然叫我去他公司做,不過不是這裏,是他第二盤生意的寫字樓。點知做了幾個月,『公和』聽電話的員工不做,之後爸爸叫我回來聽電話,就變了天天都在這裏。」

  潘影兒回來豆品店兩三年後,她爸爸就離世,「當初沒有想過爸爸這麼快就離開」。其後,她全權接手後就發現店舖在外欠落很多錢,其中在旺角24小時的店舖亦在虧錢,她唯有努力經營,回想當時是她最瘦、最辛苦的時候,吃不了飯,沒有時間睡覺,終於在四五年前才慢慢償還所有債務。今天,九龍城店又面臨結業……

  一缸一瓦滿風霜

  九龍城「公和」結業消息一出,不少街坊頻頻到訪買豆漿、豆腐花,希望在味蕾上留下豆香回憶,更吸引一班藝術家、攝影師前來寫生、拍照,將店舖仍然經營的景象記錄下來。

  這家店的豆製品,以街坊價出售,也是其賣點之一。

  看着店內擺設、裝修,充滿了歷史的味道,問到會否在其他地方再開設一模一樣的「公和」?她說:「一模一樣的話,我覺得有些困難。某些組件,好似瓦缸、鐵閘、招牌等,盡量帶得走、拆得到、攞得到的都拿走。」不過她表示如果真的要重開,都只會選址在九龍城,否則寧願不重開。

  有夥記知道「公和」要結業後,同老闆娘說「如果將來重開一定要請番他們」。潘影兒笑笑說:「大家亦講過之後要一起旅行,我們很難有機會一起去街。試過最齊心一起拉閘,因為有夥記入醫院,我們一起拉閘收舖再去看他。但你說,大家都有一頭家,夜晚如何出來吃飯?有一些夥記第二朝要返早,所以我們好少一起出去食飯。」

  這是一家豆品店,更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也承載着無數人的回憶。儘管結業,但回憶長存。有緣再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