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專家建議,緊記拒絕孩子的要求時,家長千萬不能動怒氣 網絡圖片
天下父母無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開心,於是窮盡能力設法滿足他們,特別在物質供應上,甚至超出自己口袋裏可用的錢。
可是仍然有很多父母不斷滿足孩子「內心的渴望」,過度溺愛的結果會寵壞了孩子,被寵壞的孩子以後不會為目標而奮鬥,反而令他們表現自我中心及貪婪,這點是為父母先要覺醒的。相反地當孩子出現無止境地提出各種要求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
以下提議的四種方法,幫助孩子克制他的消費慾念,控制孩子無止境的要求:
1.「以物易物」體驗「想要」不一定都能買得到
若有機會跟孩子一起玩耍時,不妨可以玩買賣遊戲。小朋友可以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文具或飾物等,然後做買賣或交換。
父母可能準備一些錢幣,讓孩子自行訂價、貼上價格標籤,並且可以讓孩子擁有少量金錢,買自己想要的玩具,或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讓孩子們交換等價的產品。
過程中,孩子雖然有金錢可以運用,但同時知道其有限,不是所有東西「想要」就可以買,如果錢不夠,也會買不到東西。
此外,讓他們學習對商品訂價格,也能了解孩子的價值觀。
2.「有這就沒那」,讓孩子明白「想要」的要事先準備
即使平常教導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但還是免不了碰到孩子偶爾「想要買東西」的慾望。
為了避免孩子出外就吵着買東西,父母臨場反應很重要,舉例來說:孩子如果經過西餅店,指着蛋糕說:「我要買!」並賴在店門口不走時,此時我們切忌激動地拒絕。因為這樣一來容易鬧起情緒,孩子也會跟着激動起來。
當碰到這種問題時,家長不妨試着理解孩子為什麼想買?我們可裝作糊塗地問:「要買哪一個啊?」或是說:「可是今天沒有準備買蛋糕的錢。」再不然就說:「如果我們買了蛋糕,可能就沒有錢買菜了!」等有這就沒那這種對比說話,明確讓孩子知道,我們有準備「買菜的錢」,但沒有準備「買蛋糕的錢。」
用「沒有錢」的理由拒絕孩子時,千萬不能只說「沒有錢!」要說清楚沒有錢買什麼,因為孩子無法明白,沒有錢買蛋糕,為何還有錢去買菜,要給孩子明確答案。
緊記拒絕孩子的要求時,我們千萬不能動怒氣,只要父母表現出自己也很困難,即使知道孩子想買的理由,也絕對不能隨便答應他。(待續)
(作者為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學院課程及培訓總監及華人家族傳承研究所研究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