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開拓未來\廠商會冀重新歸類 把握灣區機遇

時間:2020-06-18 04:23:52來源:大公報

  圖:廠商會、嶺大共同發表「大灣區港資製造業研究報告」

  廠商會、嶺大共同發表「大灣區港資製造業研究報告」,呼籲社會各界重新審視內地港資製造業的價值,推動粵港兩地政府更重視內地港資製造業,並加強支援,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再工業化」的發展步伐。\大公報記者 馬小林

  廠商會早前獲工業貿易署BUD專項基金資助,委託嶺大中國經濟研究部進行「粵港澳大灣區的港資製造業經營情況、對灣區經濟貢獻與實現轉型升級發展策略」的顧問研究,探討大灣區內港資製造業的現況,及它們在區域發展中的角色、價值和優勢,並就企業轉型升級提出發展策略和政策建議。

  研究加快制定工業政策

  廠商會會長吳宏斌在發布會上表示,自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港資製造業企業一直以「延外發展」的模式在珠三角地區建立根基,在區內以至本港的經濟發展擔當重要角色,惟坊間一直對這些被視為「境外產業」的本港工業欠缺全面和系統性的量化研究,間接令它們的貢獻被忽視。

  吳宏斌期望,大灣區的建立可以為本港製造業帶來新時代機遇,驅使工業加快實現「轉型升級」。

  他也期望是次研究能令有關當局全面掌握港資工業的現況,盡快制定全面且具前瞻性的工業政策,並與內地有關當局協調合作,推動業界可持續發展。

  此次研究由嶺大中國經濟研究部總監魏向東教授領導的團隊耗時1年多進行,於2019年3至7月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了400間在「粵港澳大灣區」9市設廠的港資廠商,亦進行了15次深入訪談和3場焦點小組,對象包括廠商代表、公營機構人員和專家學者等。

  逾2萬製造業企 創271萬職位

  研究顯示,最近5年「粵港澳大灣區」9市含港資成分的在營製造業企業平穩上升,2018年達21345家,累計註冊資本達3177億元(人民幣,下同),而2017年營業利潤達540億元。研究推算,9市港資製造業企業在2017至18年度於內地投資額約4681億港元、營業額約9003億港元,繳納稅款約281億港元。於2018年,這些企業共提供271萬個就業職位。

  被訪企業中,近九成的總部設於香港,作為營運和控制中心,全部表示無意撤離香港,相信跟香港擁有健全的法例、簡單清楚的稅制有關。但報告指出,大部分在「粵港澳大灣區」9市從事製造業務的港商,在香港本地的統計上不會被歸類為「製造業」,而被歸類為「貿易商」。

  他們在港的業務主要涉及與製造業相關的技術支援服務,其中「採購生產物料」、「產品設計」、「品質控制」及「樣本及工模製造」4項比率較高(介乎60%至82%),這些活動雖屬製造業,但從業員卻被劃分為服務業員工,其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亦被歸類入服務業,導致港資製造業的實際作用未獲全面反映,使得以「延外發展」為主的香港製造業的實際範圍、規模和貢獻因而被低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