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疫中心理\減壓先查因

時間:2020-05-31 04:23:10來源:大公報

  圖:恆常運動有助減壓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港人熱愛旅遊,此時不得不暫時放下。有專家建議大家上網看旅遊或飲食節目,暫且滿足一下。

  臨床心理學博士彭學海接受訪問時說:「基本上,疫情已打亂很多人的計劃、安排,如結婚、見親朋等。我有客人原本要結婚擺酒,因疫情影響無奈取消,我便建議他們簡單地到婚姻登記處簽紙,不擺酒,將本來預算擺酒的錢儲起來,用作買樓。值得留意的是,有無人的健康在疫情下受損。因為大家多留在家中,少了外出便少了走路,更少了運動。另外,有些人會覺得失去『自由』,對未來又不能確定,漸漸便會影響情緒。留家太久令人覺得沉悶,或會影響工作,並造成金錢上的損失,甚至覺得尊嚴受損。」

  他續道,家人以往不是朝夕相對,疫情期間變了日日共處,本來已經潛伏問題的家庭,問題逐漸浮現,例如口角、打鬥甚至有家庭成員出現自殺傾向。

  那麼,該如何踢走疫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彭學海說:「不少人喜歡以旅遊來減壓,其實這樣不能使人正視壓力的根源,還需透過其他方式找出原因。舉個例子,不少中學生平日習慣到連鎖咖啡店溫習,因覺得在家溫不到書,若他們能學習適應環境,才可將壓力消除。不過,要盡快逃離現實,旅遊是最簡單和快捷的方法。」

  此外,減壓的其他方式,包括運動、參加興趣班等,但需要持之以恆才會見到效果。  

  他又說,每個人的減壓方式不同,如果不能出外旅行,可以上YouTube看旅遊或飲食節目,從視覺、聽覺感受出遊之樂。

  至於港人的壓力來源,過度關注社會新聞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種壓力來自工作,香港沒有法定加班工時管制,不少人加班已成了常規。

  待疫情過後,人們可以出外旅遊。彭學海指,根據分析,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定的社交距離,是故將來選擇出遊的地方,大家亦會考慮人流和空間,重要的是,市民意識到安全和後果。

  許多人外遊,行程分秒必爭,如走馬看花般。對此,彭學海稱要看個人的旅遊取向,是重質還是重量。

 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