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長戴口罩慎防皮膚過敏

時間:2020-03-08 04:23:11來源:大公報

  圖:長時間戴口罩,若處理不當有可能令痤瘡爆發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人人口罩不離臉,特別是在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有不少個案顯示,長時間佩戴口罩容易令皮膚出現問題。今次訪問了皮膚科專科醫生,教大家如何做好預防措施,保護臉部肌膚。

  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有些人因長時間戴口罩,衍生了長暗瘡、皮膚敏感等問題。

  亞洲醫療專家學院皮膚科專科醫生侯鈞翔說:「事實上,戴上密不透風的口罩,侷促不透氣,多多少少會對皮膚有影響。口罩本來有保暖作用,可是比對核心溫度攝氏低4至5度的情況下升高,溫度升高增加皮膚油脂分泌,引致生暗粒、粉刺,膚色偏紅。嚴重的會令口罩覆蓋位置的血管擴張,有機會導致其他疾病,或爆發痤瘡、玫瑰痤瘡復發等問題。」

  須徹底清潔

  皮膚不透氣易生致敏問題,可是疫情持續時,大家又不可以口罩離身。

  他說:「市民戴上口罩,口內的水氣長時間沾濕皮膚,易讓細菌滋生。同時,佩戴者若經常不停拉扯口罩,會令皮膚屏障受損,引致過敏性皮炎。而口罩內殘留化學物質,或口罩生產時的加工物質傳遞到皮膚,也會令皮膚過敏,出現發炎、赤痛、痕癢、腫痛、甩皮等,此時便需要接受治療。」

  因此,侯醫生建議大家可在小休及進餐時,將口罩除下。

  他說:「當小休或進食時,大家先清潔雙手,把口罩除下,讓皮膚透氣並進行潔膚程序。如條件不許可,就用清水印去皮膚的分泌。晚上回到家裏除下口罩,大家須徹底清潔皮膚的污垢,保持皮膚乾爽,然後保濕。有不少OL進食時將口罩拉下掛在頸上,沒將口罩除下,這是不好的習慣,因為這樣會令下巴及鎖骨沒有透氣機會,從而令皮膚產生更多問題,甚至會拉傷皮膚。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耳背位置,因佩戴口罩需貼面,而讓口罩的橡筋長時間掛在耳上,易拉傷耳背皮膚。如果口罩橡筋過緊,可放些紙巾在耳背上,以減少皮膚損傷的可能。」

  宜減少化妝

  侯醫生又建議愛美女士為了皮膚着想,在疫情下暫時減少化妝。

  他說:「減少化妝可預防皮膚出現問題。現階段,大家只需於皮膚外露位置塗上防曬用品,便已足夠;但回家後,記得將防曬品遺留在面上的污垢徹底清潔,並注重護膚,勤敷面膜。」

  早前一罩難求的情況現時雖有紓緩,但侯醫生提醒市民購買時仍需揀選合適的,切勿盲搶。

  他說:「大家要揀選有防護作用的口罩,並需正確佩戴,才有足夠保護作用。單憑一個口罩也不夠,要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及勤洗手。戴口罩要緊貼口鼻,不要經常移動口罩位置,也別用手觸摸口罩和其他物品,若口罩已沾濕、變形,不可再用,須換上新的口罩。我強調的是,戴口罩只是防疫措施的其中一環,還需配合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否則單憑一個口罩,防疫作用是不全面的。」

  關於口罩的選擇,侯醫生認為市面上出售的外科手術口罩已具備足夠的防護,勿過猶不及。

  他說:「外科口罩的結構共分為三層,外層經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層是靜電過濾層,具有過濾細菌的效果,內層則採用吸水材質,可吸收佩戴者所產生的口沫。至於棉質口罩主要作用是阻隔花粉,於防疫保護的作用不夠徹底。另外,N95口罩適用於臨床及特殊工業用途,由於這款口罩製作時於防護上有嚴格規定,且很侷促,令佩戴者容易感到不適。此外,留意家居洗手間U形管的去水位是否暢順,避免回流,杜絕細菌傳播。」

  在疫情下,市民謹記做好防護措施,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大家不用再天天戴口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