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三味書意一聯情 青燈重燃照夜京

時間:2020-01-20 04:23:15來源:大公報

  圖:三聯韜奮書店裏的夜讀者\網絡圖片

  如果說繁華絢麗是北京城的A面,寧靜質樸的三聯韜奮書店則可以代表它的B面。去歲末,這家老店在經歷了近兩年的改造後重新開業。今年四月,三聯韜奮書店將再度恢復二十四時營業模式。這次改造之後,書店有哪些變與不變?實體書店漸入寒冬的背景下,三聯韜奮書店又將如何突圍?帶着這些問題,大公報近日對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郝大超進行專訪。郝大超表示,儘管時代變遷,業態更迭,但三聯韜奮書店更多的是保持不變,始終用最好的書款待每一位讀者。\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文、圖)

  夜半子時,似乎被書籍施了「定身法」的小劉終於展了展雙臂,右手用力捋了捋頭髮,旋又埋頭於書卷文字之中。此時,北京東城美術館東街早已人靜燈熄,整條大路都已沉沉睡去,只有距離街角不遠的三聯韜奮書店尚為讀者亮着盞盞明燈……這是二○一四年四月媒體報道中的一個場景,彼時三聯韜奮書店剛剛開啟二十四小時營業模式,並成為北京第一家「敢向時間叫板」的文化企業。

  從一九九六年擁有第一處獨立店面算起,北京三聯韜奮書店扎根京城已經二十三年。二○一四年首開二十四小時營業模式,更將三聯韜奮書店的聲望推向了一個高峰。而始自二○一八年初、歷時近兩年的這次大修,無疑是北京三聯歷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紀年。諸多的變與不變,亦都在己亥和庚子的交替之中徐徐展開。

  光華流轉 自如清風不變

  舒適的環境、圖書的海洋、有序的陳列……走進重裝開業的三聯韜奮書店,很多讀者都有一種同感──還是原來的味道,還是親切的感覺。「在去年一場有關實體書店發展的討論會上,我們內部就有過共識,儘管時代變遷,業態更迭,但三聯韜奮書店更多的依然是保持不變。」郝大超說,堅持以圖書為根本,堅持學術文化特色,堅持親切樸實風格,堅持竭誠為讀者服務,對韜奮書店而言非常重要。

  事實上,這次近兩年的大修,更像是三聯韜奮書店對自己個性的延伸和拓展:原來位於書店二層的雕刻時光咖啡館,被改成了營業區,擺滿了三聯本版圖書和藝術類書籍,另外還新設了文創品專區;地下一層另闢一處活動空間,可以舉辦講座、沙龍等文化活動;二樓走廊變為開放,為三聯書店店史陳列館。

  「重裝開業的三聯韜奮書店新增營業面積四百多平方米,總面積達一千八百平方米,陳列圖書近十萬種、逾三十萬冊。」郝大超說,在動線設計上,黑色大理石通道形成的硬動線與書櫃書台形成的軟動線相結合,提升了讀者的購書體驗;在圖書分類陳列上力求為讀者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據郝大超回憶,這次重裝開業當天,門前早早就聚集了大批的「三聯粉」。「其中不乏六七十歲的老人。還有一位八十七歲的老人,自己一個人坐地鐵,特地從距離書店二十公里開外的清河趕來。老人當時說,是從新聞上看到書店重新開張的消息,於是立即趕過來看看。」

  得文人垂青 定文化錨點

  三聯創始於一九三二年,因為辦店有格、書品上佳,三聯書店很快便成為知識分子群體的精神家園。著名學者李零在重張慶典上說:「我是三聯的讀者,也是三聯的作者,作者的本色是讀者。我給三聯寫過九本書,《波斯筆記》是最近一本。二○二○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想把我的第十本書獻給三聯。」

  有媒體曾找到一份不完全統計的中外作者名單,他們都曾在三聯韜奮書店與讀者展開交流,或在這裏完成過學術交流,這份名單幾乎涵蓋了中國學界、文化界重量級的作者。這些發生在三聯韜奮書店的文化對談,也成為了中國當代時代文化的錨點。

  楊絳先生曾回憶過,自己有一次將圍巾遺落在生活書店(後與新知書店、讀書出版社合併為三聯),回家不多久就接到書店的電話:「你落了一條圍巾。恰好傅雷先生來,他給帶走了,讓我通知你一聲。」

  近年來,伴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傳統書店受到了空前衝擊。二○一九年堪稱實體書店的「徹骨冬夜」。先是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進入撤店倒計時,隨後讀庫貼出緊急甩賣通知,老書蟲北京三里屯店宣布關門後不久,台北誠品敦南店也宣布將於今年五月關門……來自中國書店業的統計數據顯示,二○一九年中國關閉書店總數達五百多家。這些消息令讀者痛心並為之唏噓。

  實體店寒流無礙三聯堅守

  今年一月八日,二○二○中國書店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的《二○一九至二○二○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指出,當前圖書出版發行業的整體趨勢是:閱讀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消費者購書總量持續增加,但圖書消費的增長,網上書店佔據大半,而餘下的份額並不足以惠及整個實體書店行業。在此背景之下,圖書零售渠道的變遷已經不可逆轉。報告直言,與網上書店相比,實體書店在為消費者提供購買便利上具有天然劣勢。

  對於實體書店面臨的嚴峻形勢,郝大超有着清醒的認知,但他的內心依然十分淡定:「互聯網無疑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實體書店從來就不是一個好幹的行當,辛苦而利薄。但因為它獨特的精神文化屬性具有極大的挖掘弘揚空間,所以又特別值得堅守。」郝大超的自信還源於實體店與網店在供需兩方面的不同,「實體書店擁有自己的購買群體,他們跟網購者只有很小的交叉。此外,網上書店的寵兒是暢銷書,而我們的主體則是長銷書,甚至包括冷門書,只要它們具有一流的文化價值。」

  走進任何一家三聯韜奮書店,讀者都能在顯眼的位置看到國務院原副總理鄒家華(鄒韜奮之子)手書的店訓──竭誠為讀者服務。對於這一點,郝大超深以為然:「我們所講的以圖書為根本,在更深層次上,最終都可以歸結為以讀者為本、為大眾服務。」這一點,也實實在在地體現在三聯韜奮書店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以圖書的陳列為例,我們有一個基本的規則,就是讀者夠不到的地方,一律不能擺書。」郝大超說,「那些高處,可以放置書影或盆栽,但絕不會給讀者出難題。」相比之下,如今不少網紅書店豪華的裝修、「頂天立地」的書架,雖然看上去十分震撼,但卻失掉了那份最寶貴的人性關懷。

  類似這種對讀者的細微關切,在三聯裏面可謂俯拾即是:2.1米的高架、1.47米的矮架和書台的組合使得各種書籍可以方便取得,可以調節的書架層高、最底層帶有坡度的書架讓人低頭就可以看見底層圖書,深具匠心的圖書分類與銜接使讀者憑感覺就可以找到想要的書……「我喜歡借用吳清友老先生的一句話──知識被尊重,讀者被款待。我相信,每一位進到三聯韜奮書店裏的讀者,都能真切感受到這一點。」

  三聯與香港淵源深厚

  三聯與香港有着深厚的淵源。一九四五年,因避戰亂,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紛紛遷到香港。因為三家高度相合的理念與氣質,加之都想將圖書產業做大做強,於是當年就決定合而為一,「三聯」品牌自此正式誕生。

  到了一九九六年,也就是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剛剛有了自家落腳地的時候,也是首先邀請香港三聯書店的同仁赴京指導店面設計、圖書分類、排擺銜接等,於是才有了中國內地第一家「賣場式」書店,並吹動了內地書店邁向2.0時代的先風。

  二○一二年適逢三聯創建八十周年。北京三聯、上海三聯、香港三聯,也第一次聚到了一起。三方負責人共同提出攜手打造「大三聯」的口號和願景。自此,三子再度聯宗。那之後每一年,三家都會召開聯合年會,深入交流圖書市場的動態,探討彼此合作的方向,擘劃三聯書店的未來。

  從二○○五年進入三聯算起,郝大超早已是一個「老三聯人」。對於三聯書店的感情和書店未來的發展,郝大超也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迥異於其他人的情結,「我的老家在蘇北,記得小時候,我家邊上不遠處就有一家特別小的書店。每次遇到什麼煩心事,比如受委屈了,被批評了,我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去那家小書舖待一會,逛一逛,彷彿自己就有了鎧甲。」

  三聯韜奮書店這次重新開張的日子選在二○一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官方記錄當日最高氣溫只有零下四度,也是二○一九年北京最冷的一天。當時空氣中的陣陣寒意,與整個實體書店界面臨的大環境頗為相似,而選擇這一天重新開張,也頗有些逆勢突圍的味道。其實,對於三聯韜奮書店的明天,郝大超的想法非常實在:「我就想,當有人疲憊或失意,求索或困惑,首先能想到來韜奮書店逛一逛,待一會兒,那就足夠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