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馬浚偉顧美華 悲歡離合「母子」情

時間:2019-11-30 04:23:18來源:大公報

  圖:馬浚偉(右)顧美華合作愉快

  馬浚偉六歲那年,媽媽確診患上癌症。由那時起直至一九九九年,他陪伴媽媽走過她人生最後的日子。母親過世後,他患上抑鬱症和驚恐症,經歷了八年治療才康復。今年,馬浚偉將這段經歷寫成舞台劇劇本及電影劇本,除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也是一份送給亡母的禮物,同時,希望透過自身的故事,去安慰所有跟他一樣失去至親的人,並喚起各界更加關心情緒病患者。\大公報記者 溫穎芝 文、圖

  今年初馬浚偉(馬仔)親自撰寫劇本,將自己跟母親的故事搬上舞台,完成了十一場舞台劇《生前約死後》的演出。嗣後,他着手籌備電影,將故事搬上大銀幕,這次亦是他首執導演筒。

  由演員到現在身兼導演、編劇,馬浚偉享受整個過程,早前他跟在戲裏及舞台劇中演他媽媽的顧美華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馬仔首次當電影導演,他很感恩在無綫時學到很多拍攝的知識。開戲前,他花了很多時間看書,去研究電影的拍攝手法,以及學習不再以觀眾的角度去看電影,而是去摸索怎樣處理一場戲。

  首執導筒自嘲「癲佬」

  首次執導,馬仔笑言確是很忙碌,加上他身兼演員的崗位。他說:「但我很相信捨易取難這個說法,一開始就面對困難,之後做其他事,就會覺得輕鬆。」但他笑言自己在拍攝現場也有點像精神分裂,為難了工作人員,每天看着他這個「癲佬」走來走去。

  這位新進導演,在片場時忙着研究燈光、劇本、鏡頭,但就從不擔心演員的演技。他說:「可能自己也是演員,會給予演員自由空間,唯獨對於劇本,我提出了一些對角色的基本要求,其他的只要不是離開角色設定太遠,都讓演員自己發揮。我本身亦怕被導演限制,其實演員是很聰明的,會有自己一套方法去消化劇本,可能他們消化完呈現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的更精彩,所以不應抹殺這個讓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

  顧美華不想累馬仔

  戲中演馬浚偉媽媽的顧美華,就大讚他的表現完全不像是第一次做導演,她說:「可能他在電視台拍過很多劇集,是一個好好的訓練。他做導演,好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演員只需配合,就像芫荽、葱,導演才是大廚。在拍攝現場,做演員是最舒服的了,跟住劇本演便可以。」

  由幕前到幕後,馬浚偉坦言很享受創作的過程,對於很多人說當導演辛苦,他反而覺得比當演員舒服,因為不用記對白,也不用忙於換衫、化妝。他說:「我其實好懶,懶去整頭、化妝、換衫,好像不太適合做幕前,但都做了這麼多年。我不會放棄做幕前的那團火,但亦享受做導演、編劇。未來的演藝方向我好清楚,就是不會放棄幕前工作,但亦不會只做幕前,我太鍾意創作了。」原先他一心將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後來覺得先做舞台劇可能較易處理。沒什麼舞台經驗的顧美華坦言曾考慮推卻,但她明白到這個故事對馬仔來說意義重大,最後接受了挑戰。馬仔亦指早在九年前已斟美華姐演出,一早已鎖定由她演自己母親的角色;若對方不接拍,這部電影及舞台劇也不會面世。

  顧美華表示拍戲與演舞台劇是兩種不同的演繹,她確是經過一輪內心鬥爭,最怕的是因自己不擅長演舞台劇,累了馬仔。馬浚偉說:「當我知道美華姐想推卻時,恍如晴天霹靂,我連續傳了四段錄音給她,重點是如果她不演,那麼,舞台劇不會做,電影也不會拍。」馬仔指讀書時看過對方演出的電影《似水流年》,當時已覺得美華姐跟自己媽媽很相似。

  完成了十一場舞台劇,亦完成了電影的拍攝,顧美華指兩種演繹方法是不同的。問到有愛上演舞台劇嗎?她立即耍手笑說:「不會。現在講好像很輕鬆,但演舞台劇對我來說太高難度,以我這個年紀,要花很多體力、精力,沒拍戲那麼舒服。」其實,顧美華的產量也不多,她笑說:「隨着年紀增長,漸漸開始要淡出,我什麼也交給我『兒子』(馬浚偉)處理。」原來,現時馬仔擔任顧美華的經理人,他說:「我都知很多工作美華姐不鍾意做,我要為她揀適合的。」馬仔透露已為她籌備了下一個劇本,是她以前未演過的角色。

  顧美華本身又想演什麼角色呢?她想了想,說:「由年輕到現在,其實我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好多時要講緣分,加上我不是經常在香港。工作方面,我交給馬仔好了。我們雖然不是經常聯絡,但感覺大家很熟絡,這種感覺解釋不到,或許就是緣分。」

  安慰失去父母的人

  今年兩個重大的計劃都已經完成,問馬浚偉是否放下心頭大石呢?他說:「我不當它們是我的心頭大石。對我來說,籌備舞台劇與電影沒有壓力,這是我好想做的事。最初做十一場舞台劇,我怕自己完成不到,因為我寫劇本、演出時喊得好厲害,醫生都怕我抑鬱症復發。那時候,我全身又紅又腫。但舞台劇最終都完成了,到拍攝電影時,一切順利,我亦因此認識了很多電影圈的朋友。」

  《生前約死後》除了是送給已故媽媽的一份禮物,馬浚偉最希望帶出一個訊息。他說:「親情好重要,我內心有些說話是希望媽媽跟我講的,便寫進劇本中,其中一段對白是美華姐跟我說:『我要你面對我離開,好難亦好痛。這種痛沒有任何說話可以安慰你,如果痛就由它痛,想喊亦由你喊。到有一天你仍掛住阿媽,但你已不再痛,就是大個仔了。』表面上這是戲中角色對兒子說的一番話,其實我是想透過這個人物,去安慰天下間的子女。如果失去父母,希望他們可以有一絲安慰。我亦希望大家多關心患有情緒病的朋友,了解有抑鬱症及驚恐症的朋友。有些支持是無聲勝有聲,一個擁抱都可以是關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