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平成一代宅為先

時間:2019-05-16 03:17:16來源:大公報

  圖:人們在宅文化中,越來越樂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四月三十日,日本國民度過了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天。伴隨着泡沫經濟破滅的陰影,平成時代被稱作「失去的三十年」,在前朝昭和時代的對比下,平成顯得懦弱而失意。但就在平成時代即將告終之際,日本大街小巷販賣起了各種各樣標有平成字樣的紀念品;許多列車的車頭都換上了寫有「感謝平成」的指示牌;郵局排起長龍,民眾爭相購買平成最後一日郵戳;裝有「平成的空氣」的罐頭更成為了十分搶手的商品。一個看似停滯,卻又讓日本國民不約而同表達緬懷與留戀的時代,它的魅力在何處?\小 惠

  平成時代被認為是低慾望的時代,生長於平成時代的年輕人往往被認為是胸無大志的人,他們溫和到喪失鬥志,許多人放棄了房子與車子、婚姻與生育,不愛出門,甚少社交,日常生活充斥着遊戲、動漫與追星,被稱為「平成廢宅」。

昭和男兒重建設

  1989年平成天皇明仁即位之時,日本經濟與社會正呈鮮花着錦、烈火烹油之態。自二戰失敗後,日本受到聯合國的嚴厲制裁,為了發展國民經濟,日本政府將「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思想灌輸給國民,在《日本新中產階級》一書中,美國社會學家、哈佛大學中日研究專家傅高義在對昭和時代日本社會的田野調查中發現,當時的日本人每天工作加通勤時間長達十二到十五個小時。通過如此高強度的壓力與努力,日本經濟得以迅速發展,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近二十年的時間,日本從發展中國家重建為發達國家,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些昭和時代的建設者們被稱為「昭和男兒」,他們信仰成功,擁躉強大,崇拜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等企業家。與此同時,也是自六十年代開始,美國不斷發動對日本的貿易戰,指責日本「國民普遍超負荷工作」,不斷誘使日圓升值,卻並沒有阻止日本實業的崛起。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逐漸增加,當美國汽車佔據日本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一點五的時候,日本汽車佔據了美國市場的百分之二十五。1989年12月29日,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公布的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日經平均指數),達到歷史最高的38957.44點,昭和男兒們喊出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他們相信「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甚至對當時的美元貶值和美國人心懷同情。

  然而隨着日圓的升值,日本通貨膨脹日益加劇,日本政府不斷擴大內需,最終導致日本巨大的房地產泡沫。1991年,明仁即位兩年後,日本土地價格開始下跌,到1992年8月,日經平均指數跌至14000點左右,經濟泡沫破裂,國民與公司大量破產,此後日本經濟一直停滯,二十多年間GDP長期保持四萬億美元左右,沒有明顯增長。

經濟停滯人無望

  由此帶來的民眾心態變化,形成了後來說的「平成廢宅」。一方面,國內經濟不景氣以及越來越固化的社會階級,讓平成時代的年輕人看不到階級跨越的希望,致使人們安於現狀,失去抱負;另一方面,儘管股市一蹶不振,但實業基礎仍在,大量的儲蓄形成了日本藏富於民的情況,平成三十年中,日本國民個人金融資產由1989年的一千萬億日圓上漲到2018年的近一千九百萬億日圓。衣食無憂,但又翻身無望,經濟泡沫破滅引起的恐慌與不安全感依舊如影隨形,日本進入到低慾望社會。

  低慾望社會中的人們首先竭力避免負債,年輕人講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所以他們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子,如此一來,日本社會少子化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對比1980年,男女首次結婚平均年齡分別增長超過3.1歲和4.1歲。而老年人雖然有錢,但不炒房也不炒股,只是熱衷儲蓄。日本着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所著《低慾望社會》一書中,形容日本的未來是「日本國民每人將抱着三千五百萬日圓離世,他們一輩子抱着對未來的不安過活,臨終前卻是個有錢人」。

老問題不曾解決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日本人在生活方式上崇尚極簡,在藝術與設計中,性冷淡風大行其道,「MUJI」、「UNIQLO」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山下英子提出的「斷捨離」,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的概念大受歡迎。此外,宅文化盛行,人們越來越樂於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方面御宅族群體不斷擴大,身穿奇裝異服Cosplay的男男女女出現在日本街頭,他們旺盛的購買力影響了日本娛樂業,從動漫和遊戲產業的繁榮,到AKB48等偶像團體的誕生,日本成為文化軟實力輸出大國;另一方面,年輕人的社交活動半徑越來越小,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家中,衣食住行都依賴於周圍的大型商場解決,缺乏探索外面真實世界並與之溝通的慾望。而隨着宅文化內涵被不斷豐富與深化,人們對這種文化的認可逐漸加深,「宅」的概念已經由最初的貶義變為如今的中性,成為一種自娛自樂、自我相處與探索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這種溫和的、沒有攻擊性的社會性格,還誕生了「萌文化」與「萌經濟」,可愛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並且被推廣到東亞乃至全球。而隨着大家對低慾望社會種種行為的認可,「昭和」反而成為一個帶有貶義和戲謔色彩的詞語,它會用以代指日本民族主義、軍國主義、種族主義,以及「反萌化」等論調。

  日本社會從泡沫經濟破滅的恐慌,到沉寂,再到戲謔沉寂;國民的精神面貌從「昭和男兒」到「平成廢宅」,他們逐漸接受了這種富足而空虛,平穩卻沒有希望的生活。來到令和時代,作為擁有海外淨資產最多的國家,海外經濟規模與國內生產總值旗鼓相當,日本在全球化布局中穩步前進。然而老齡化、少子化、性別不平等的社會問題,仍舊步步緊迫,但日本國民的性格,已逐漸從昭和時代的激進、慕強與侵略,轉化為平成之後的溫和、友好與平靜。平成一代人,可能是最與社會現實脫節的一代人,但也可能是最落地的一代人。正如平成時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是枝裕和,在電影中一再表現出對軟弱無力、充滿弱點的人性的溫柔、接納與包容,也許英雄的落幕、生活的平凡與無趣處透出的微光,才是平成時代的魅力所在。

  下期「文化觀瀾」將於5月30日刊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