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雞仔餅大王店前放滿各式唐餅
上了年紀的人,有些會自稱、也會被打趣為「老餅」。今期的主角則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唐餅,名副其實的「老餅」。\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文、圖
太子花園街,本來只有一間出售唐式餅的「奇趣餅家」,如今,有一間與它十多步之遙的唐式餅老字號「雞仔餅大王」進駐。
雞仔餅大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已開始營運,過去以批發及在商場短租攤位為主。當日採訪,可能因開業不久未見太多人流,全女班員工不停向途人招手介紹。員工說:「我們以前在花園街有一小店舖,亦經常在商場短租攤位,已走勻十幾個區,莫以為這些唐式餅只得上了年紀的人愛吃,時下興懷舊,再者,現在少有唐式餅店,年輕人貪新鮮會買來吃,而且吃過有回頭。老闆擴充營業,是碰巧這裏有兩個相連舖位,後面是我們的工場,師傅每日凌晨三、四點便回來開工,我們售賣的全部都是自家的香港製造。」
自家工場製餅食
相連舖位放滿了各式各樣的唐式糕餅,放在當眼位置的是其招牌貨雞仔餅,一磅售價六十元。當問到可否試食一小塊才決定購買?女員工回頭看一看老闆娘後,便說不得試食,還說:「我們是雞仔餅大王,還冇信心?」於是,記者付錢買了半磅。他們的雞仔餅外形象一排排方形塊狀的朱古力,要用手撕開,入口外脆內軟,味道不錯。
該餅店老闆梁銳洪這天不在店舖,員工表示他每日都在大角咀工場跟進生產,又說:「工場有幾千平方呎,好大。我們老闆初期先做雞仔餅,因是門外漢,他便買了很多不同品種類型的雞仔餅回來研究,終於給他自創了一種外脆內軟的雞仔餅。初時我們主要做批發,後來老闆開舖,我們同老闆的關係如一家人。除了雞仔餅,店舖還有售光酥餅、牛耳仔(牛耳餅)、水泡餅、花占餅(俗稱肚臍餅)、米通、豆沙芝麻軟餅、馬仔、蛋卷、白糖糕、蔗糖蒸糕、鹹甜客家茶粿,還有凍食、有不同口味的桂花糕,其中薰衣草桂花糕是新品種,以迎合年輕人口味。」
雖則客人不多,但員工們沒有「守株待兔」,反之主動叫喊希望引起途人注意。員工年紀都已是中年,仍充滿鬥志,敬業樂業的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唐式餅店如今多在舊區才找到,年輕人學整餅也多是學西式的;記者想起唐式餅食會否因沒有年輕人入行而出現傳承問題嗎?此時老闆娘滿有信心地說:「怎會無?一定有年輕人入行,唐餅師傅不會斷層,一定有人傳承下去。」
雞仔餅大王故事
該店老闆梁銳洪是做小販起家。他接受訪問時說:「當小販是我至今最懷念的時光,開檔與否由自己控制,我是個享受自由的人。但時代進步,如今哪有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滿街都是小販,個個都要入舖繼續做生意。七十年代內地生活條件艱難,我聽聞香港生活較好才申請到來。來港後我做過不少工作,早年也做過無牌小販,日曬雨淋,擔心走鬼,晚上黑社會來收保護費,白天又遭執法人員驅趕,生活顛簸,後來到海味店打工,才安定下來,見老闆做得好,他更鼓勵我自立門戶,答應供給貨源,我便開始,做了不久,生意奇好。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留意到麵包舖的雞仔餅銷情不俗,得知有麵包舖做雞仔餅批發,即時取貨試賣,來貨價六元一磅,我以八元售出,有兩元利潤可圖,而且好好賣,一日可以賣過百磅,比賣海味利潤更高。但我不識整餅,於是買了不同店舖的雞仔餅回來試食及研究,我的心血終無白費。現在比起當年做小販,當然做小販較為辛苦,但勝在可以無拘無束,隨時開檔和收檔,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