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百變」 于和偉的實力攻略

時間:2018-10-27 03:16:10來源:大公報

  圖:于和偉表示,他想塑造的角色還有很多 王萍攝

  近兩年,演員于和偉迎來自己「最好的時代」,不僅擔綱多部優秀影視劇主演,還接連榮獲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新銳榜「年度藝人」、年度「匠心劇星」、「新娛樂新榜樣」年度演藝人物等。面對「大爆發」式榮譽,他在大公報專訪時無意中透露的「于氏」巧避演員膨脹攻略,讓這一切看起來都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大公報記者 王文韜、李曉蓉、張菡

  去年,由於和偉主演的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在內地播出,這部劇從曹魏的全新視角切入,抒寫了魏國大軍師司馬懿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後三國時代,播出後取得不錯反響。

  于和偉扮演的曹操一角,讓不少觀眾升級了對這位千年梟雄的印象。「太走心了!太融入了,于和偉完全與曹孟德合體了!」社交媒體更掀起熱烈討論,「于和偉一個人的三國」、「曹霸霸別走」等話題高踞榜首。實際上,早在二○一○年,新《三國》播出後,于和偉就得到了他的第一個「三國式綽號」──百變皇叔。

  從「劉備」到「曹操」

  于和偉坦言,在接洽劉備這個角色的過程中,起初自己是拒絕的。原因在於受《三國演義》小說的影響,對劉備有一些偏見,以至於高希希導演請他演劉備時,他拒絕了三次。

  後來,在高希希的堅持下,于和偉還是接下了這個角色。為了演好劉備,他花了足足兩個月來做功課。重新研究人物後,于和偉發現劉備並非是很多大眾層面認知的那樣。「五虎上將都是劉備的,卧龍鳳雛得一而得天下。他兩個全佔了,那他的優長是什麼?他真的是無能的嗎?他真的是哭來的江山嗎?我覺得不可能。」

  面對這種矛盾,于和偉對劉備這個人物的複雜個性逐漸產生了興趣。隨着大量的資料閱讀,他逐漸產生了與大眾不同的看法。「劉備如果真的是那麼無能是哭出來的江山,那為什麼是這樣?他一定有能力,他一定有不同。」摸清了人物身上的衝突性後,于和偉開始逐漸跳出固有的偏見,以一個觀察者的角度思考着劉備的性格和命運。他的博大與怯懦,賢能與昏庸成了于和偉眼中一個個清晰的特質。有了這種心理根基後,于和偉才慢慢地進入了劉備這個角色中。

  二○一七年,于和偉再一次接到了三國題材的影視劇。這次他所要演繹的卻是三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曹操。面對新角色的挑戰,此時的于和偉有了相當大的把握。他表示,不同於劉備時的慌張,自己對曹操這個角色有充分的準備,原因在於當年準備劉備時,曹操是繞不開的一個人物。「曹操是劉備的對立面,兩個人物截然相反,甚至劉備拿曹操當標桿,你殘暴我就仁厚,你那樣我就這樣,反其道而行。」雖然當時並沒有去演曹操,隨着時間的推移,曹操鮮明的性格特徵反而一直留在了于和偉心裏。

  當機會來臨讓其真正出演曹操時,閱歷的增長和年齡的成熟使于和偉對於角色的把握更清晰了,演起來駕輕就熟自不在話下。

  不停從零開始

  面對演藝事業的成功和越來越高的知名度,于和偉在欣喜之餘卻也保持着清醒的認知,「鮮花與掌聲固然好,但是一切還需要往前走」。而他避免盲目膨脹的「于氏」攻略之一是「深入生活,扎到人堆裏去」。

  在於和偉看來,作為演員如果完全脫離生活,整天戴着口罩墨鏡去走紅毯、參加各種典禮,一段時間後生活的養分便會被榨乾,就很難再創造出有血肉的人物角色了。于和偉舉例說,如果出去買菜還帶着助理,就很難去感受到跟別人討價還價的生活情景了,「這種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神態觀察不到,在戲劇中的特定場景中就會不知所措。身為演員如果丟掉了生活,是最可怕的。」

  此外,為避免膨脹,于和偉還有一套自己的心得:褪下面具,從零開始。

  曹操的成功把于和偉推上了演藝事業的高峰,伴着隨之而來的榮譽和邀約,于和偉反而要把自己「降」下去。「這種感覺就像前蘇聯國家大劇院的功勳演員,在台前給國家元首各界表演完後依舊要回到幕後做着最基礎的無實物練習。這樣做是為了忘掉上一個角色帶來的榮譽、固定的表演習慣和人物的影響。」于和偉表示,褪下了他人的面具回到起點,讓自己變成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普通人,所以下一個角色的時候可以從零開始、重新出發。

  「聲譽越來越高的時候我會經常提醒自己,我就是一個演員,這些誇獎過來之後我一定要感謝。但我心裏一定要清楚,我熱愛的東西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很多我感興趣有創作衝動的藝術作品,我想要塑造的角色還有很多。」于和偉表示。

  琢磨角色是責任

  眼下的技術日新月異,隨之而來的產業變革也進一步影響了影視行業的發展,製作水平的進步和年輕一代觀眾的口味變化對演員的表演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于和偉感到市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變化如此之快過,特別是新媒體的出現,原來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但現在可能是一個星期一巨變;從口味上說,觀眾現在喜歡的和以前喜歡的也會根據時代的走向而變化。

  于和偉表示,在這樣一個變化特別繁多的時候,作為演員不能不了解市場,不能不了解觀眾,因為作品是演給觀眾看的,但是在了解之後還要肩負起文化責任。

  自一九九六年踏入演藝圈,于和偉的演藝生涯已有二十多個年頭。在如今的劇本和角色選擇上,他認為不能捨本逐末,要對觀眾負責。拿曹操舉例,如何能讓這樣一個三國時期的古代人物與現代觀眾產生溝通交流,于和偉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為了彌補這種「代溝」,于和偉找到了一個與時俱進的辦法。一方面要還原曹操的言行舉止,使觀眾看到一個歷史上真正的梟雄,另一方面又必須滿足現代觀眾的口味,不至於讓人看到一個老古董而興趣索然。在這個層面上,于和偉琢磨出要把曹操這個形象變得有「萌」感。

  為了追求這種感覺,于和偉在曹操身上下了大量的工夫,不僅是歷史著作,凡是市面上能找到的相關資料他都讀了一遍。當把人物的特徵爛熟於心後,于和偉開始尋找現代觀眾能接受的表演方式,這種做法就是要把曹操的魂融入到其現代的形中,使其成為一個現代觀眾能夠接受,卻又符合歷史真實性的人物。于和偉表示,演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種傳達作用。從這種意義上講,就要先讓觀眾有興趣,然後再去了解,這個過程使歷史人物從書本中走出來,從一句乾枯的骨架變成有血肉會哭會笑的飽滿人物,這就是一個演員的責任。

  隨着一個又一個人物角色的不斷豐滿,于和偉在不斷豐富角色的過程中也開始去嘗試身份的轉變。在《獵毒人》中,他不僅擔綱主演,還成為了整部劇的藝術總監。談及這樣的身份變化,于和偉在覺得壓力不小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一個全新的視野。他表示做演員時更多關注的是角色個人情緒和行為,但是作了藝術總監,就要把目光從個體上抽出,放眼到整體的和諧與搭配上去。這種視角的轉換會讓自己對角色的定位更加清晰,有了這種全局觀,會更好影響到整個作品的風格。

  演戲釋放情感

  戲裏的于和偉可以奸詐詭譎如曹操,也可以仁義雙全似劉備,而塑造這一切角色成功背後還另有「隱情」。

  于和偉指出,有很多人都認為演員一定是外向的、八面玲瓏的,其實不然。有很多演員是內向的,但是他們的內心很敏感,有時在生活中不敢或者不便於去展露。但如果給他一個舞台,他反倒在心裏上覺得是安全的,這個時候釋放,別人不會笑話他是瘋子。而他自己就有這種感受。

  這種特定情境下的「情感釋放」讓于和偉在各種角色中遊刃有餘。他表示自己不會滿足於一部戲一個人物的成功,永遠在挑戰下一個角色。如果塑造的角色能夠讓別人認為是真實的、可信的,甚至能夠打動別人的,這就是他覺得驕傲的地方,這一點不會隨着知名度而改變。

  作為演員,于和偉始終都覺得自己肩負着責任,那就是通過藝術作品傳達出人性的真善美。每一個人物,不論是市井中的無名小卒,還是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權力者,他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刻畫能使更多人認識到角色的內涵,從一個角色的身上體會出人情的冷暖或者反映出社會的現實。他表示,名氣越大責任就越大,文藝工作者或者影視從業者如何把作品做到對社會有意義,這不是高調的一句話,而是發自心底的社會責任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