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最美的青香 黃沙種樹迷人眼

時間:2018-09-23 03:16:08來源:大公報

  圖:《最美的青春》取材自河北塞罕壩真實事件,再現青年人植樹造林故事   網絡圖片

  有人說,主旋律電視劇多是空談情懷的無聊劇集,提不起追看熱情。然而,筆者今天講的這部日前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畢的主旋律電視劇《最美的青春》,雖無當紅演員,也並非能成為炒作話題的IP劇,只講一眾青年學生在河北塞罕壩植樹造林的故事,卻能憑藉熱情澎湃的熱血情懷、妙趣橫生的對白、足以引發共鳴的情感勵志,引來各年齡層煲劇人紛紛「打卡」。/劉 毅

  筆者初知《最》劇,是源自臉書(facebook)的一個討論群組,有一位台灣觀眾極力推薦該劇,還說自己被劇中人的經歷所打動。誠然,劇集播出一個月以來,網播量達到四億,相關評論也有不俗的評分,更有煲劇人如是調侃:「繞開了宮鬥、躲開了仙俠,卻被黃沙種樹迷了眼。」從中可見,不論經歷多少歲月輪轉,一群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歲月,不計較艱苦條件,矢志令荒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都是有意義的,也總能引起觀眾的共情。

造林精神彌足可貴

  河北塞罕壩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生態環境惡化,大雪紛飛,黃沙漫天,成為人跡罕至的荒漠,如不治理,沙漠地帶將會進一步南移,迫近京津冀地區。為遏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國家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決定興建大型機械林場。五十五年來,三代人在壩上建成了世界最大人工林。《最》劇背景正是這段真實的歷史,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的大中專院校,響應國家號召奔赴峻嶺荒漠,燃燒青春,奉獻自我。沒有條件,就用雙手創造條件,鑽研育苗技術,一鏟子一鏟子掘開戈壁土壤,還之以綠色。

  屏幕前的你,會如何想像那個年代?眼前浮現的恐怕就是清貧的生活、刻板的人情世故。但筆者觀畢《最》劇後才發現,那個年代也有如此可愛的一群人,劇中的他們不僅滿懷理想,擁有經得起考驗的植樹造林經驗,也有對於同伴的關愛,以及樸實到不能再樸實的愛情追求。

  可以說,《最》劇賦予觀眾一個純粹的世界觀,不論是男主角馮程(劉智揚飾)、女主角覃雪梅(何雨虹飾)、還是大隊長趙天山(賈宏偉飾)、中專女生季秀榮(奚望飾)、來自天津的病蟲害專業大學生隋志超(孫仲秋飾)和沈夢茵等人,抑或是讓觀眾恨得牙癢癢的反派角色武延生(張子文飾),每一個角色的人設均充滿立體感,男性角色堅毅有擔當,女性角色睿智且敢愛敢恨,就連馮程收養的名喚「星期六」的狗,都成為調節劇情氛圍的重要存在。

  比之如今動輒七、八十集的電視劇集,《最》劇只有三十六集,如此篇幅令到戲劇事件緊湊,敘事張弛有度,戲劇衝突與懸念鋪陳相輔相成。從交代年代背景、展現人物性格、闡釋角色關係、設置懸念、解決懸念,皆是一氣呵成,流暢而不失雋永。既有險象環生的強情節部分,亦有屬於那個年代的愛情模式,予人回味的同時,更帶領觀眾沉浸於劇中世界,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

  以往的主旋律劇中,都會有一個近乎完美的「英雄」,可謂不食人間煙火,只講奉獻而失了應有的溫情。而《最》劇中的馮程,是為拯救愛人而成了塞罕壩上第一位造林人,他曾一個人在壩上住了三年,所居住的環境連人類生活最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更遑論造樹。然而,他從不氣餒,即使國際專家斷言,壩上不宜種樹,他也秉承不種活樹不理髮的原則,故起初的他以滿面鬍鬚示人,如同野人。不僅如此,他還幫助趙天山追求張曼玲,過程俏皮,惹人發笑;為獲得更多的科研知識,他半夜偷偷闖入其他大學生的實驗室,還被折返回實驗室的覃雪梅、孟月(魯佳妮飾)鎖在了實驗室內。這樣的處理手法,令這一角色不僅具有奉獻精神,也十分貼地。

浪漫主義譜寫讚歌

  強情節方面,可謂張力十足,令煲劇人時刻關心主人公命運發展。譬如面對暴雪封山、糧食供給車無法按時送來食物,只能忍受飢餓的考驗,每一個人一頓飯只能吃一個土豆。鏡頭一轉,原來飢餓並不是最糟糕的,因為雪太大,住所的門居然被雪凍住了。再緊接着,趙天山提議不能坐以待斃,需要尋找住在最近的村民解決眼前危機,最終受困於風雪當中,不僅迷失方向,腿還被冰凍住,根本拔不出來。隨後,馮程奮力解救趙天山,不惜用手扒雪,完全不顧個人安危。讓人忍不住感嘆,試問在茫茫一生,又有誰能為了他人拚一次命?

  劇集另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即在於用溫情征服觀眾,劇中人雖身居漫天黃沙的不毛之地,但他們並不孤獨,當中有幾個苦中作樂、相互幫扶的場景,尤其考驗煲劇人淚腺,諸如一行人打雪仗、行酒令時朗誦的詩歌、季秀榮生胃病時廚房魏師傅做的一碗「媽糊」等,都讓今人體會到冷酷現實之外的暖意。

  顯而易見,《最》劇編劇郭靖宇等人不僅想把這部劇拍成一部英雄主義的讚歌,亦於現實主義題材之外,增添濃重的浪漫主義柔情。因此,理想信念、兒女情長、親情、戰友情等人物關係,均給予恰到好處的安排,特別是當中的愛情戲部分,雖無轟轟烈烈的山盟海誓,卻那麼簡單而純粹,男女之間並無狗血的誤會橋段,有的只是屬於那個年代的純真和等待──喜歡一個人,就要大聲說出口;喜歡一個人,可以將自己捨不得吃的雞蛋偷偷塞到他手裏,旋即跑開;喜歡一個人,明明知道對方已死,也願意為其選擇無止境的等待……

  一眾演員和導演應記一功,演員們演技細膩動人,全然不做作,落力呈現老一輩造林人的奮鬥面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既演出青年大學生初踏社會的活力,又演繹出何謂「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還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塞罕壩高原荒漠的惡劣環境,攝製組更深入內蒙烏丹玉龍沙漠實景拍攝,不論是黃沙漫天,抑或是大雪紛飛,皆為實地取景,而非後期特效加工,劇中多次使用大全景拍攝,不僅有美麗的塞上風光,亦拍攝一個人行走在荒漠雪原中的場面,借人和景之間的對比反差,輔以壯麗而悠揚的配樂,體現導演在視聽語言方面的自覺意識。

  作為主旋律題材電視劇,《最》劇其實只是以真摯的態度,講了一個偉大卻又平凡的故事。它的出現讓人收穫到欣喜和安慰,畢竟還有人願意走進那片逐漸淡出人們記憶的塞罕壩,記錄那代造林人對土地深沉的愛,足以讓看過太多女人宮鬥劇、虐戀仙俠劇的煲劇人,獲得情感的再一次沉澱,以及覓得有關青春的另一種解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