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環聯香港個人客戶業務總監羅瑞/大公報記者邵淑芬攝
【大公報訊】記者邵淑芬報道:個人信貸評級機構環聯公布有關信貸監察研究的數據指,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自行查閱信貸報告人數達14萬人,其中獲次優或以下信貸評分佔多達41%,較環聯整個數據庫裏的11%佔比為高。查閱報告的人數中,80後的佔比高達64%,反映年輕人雖較主動查閱信貸報告,唯其信貸狀況卻不甚健康。
無現金化 年輕族信貸風險高
環聯香港個人客戶業務總監羅瑞指出,隨着流動電子支付愈趨普及,無現金化容易令年輕人忽略信貸管理的重要性,他們亦會因此而面對較高的信貸風險。同時,環聯亦留意到年輕人的信貸還款紀錄較短,信貸使用率亦可能相對較高,加上其信用卡及私人貸款的欠款比率比其他年齡人士為高,以上各種原因皆會影響他們的信貸評分。
環聯對自行查閱信貸報告的14萬人的背景及信貸狀況變化進行了分析,發現52%自行查閱信貸報告的人,主要是想了解自己的信貸情況,他們的信貸評分在次優或以上,而在查閱信貸報告後的三個月內,信貸額沒有顯著變動。而31%為積極尋求信貸,14%是尋求改善信貸,餘下3%則是瀕臨破產,信貸評分屬次級(Subprime),其查閱原因只為處理有關文件的需要。在申請報告起計三個月內,全部已宣布破產,而近年這個情況也有上升趨勢。
被問到如何改善信貸評級,羅瑞表示,市民應主動了解自己的信貸情況,準時還款之餘,亦應維持自己信貸紀錄。他又指出,環聯早前新推出了「信貸評分計算機」,通過模擬不同的信貸狀況,例如新增貸款或信用卡、拖欠還款、更改信用卡的信用額度等,以了解這些活動如何影響信貸評分。他鼓勵市民善用這信貸管理工具,以改善信貸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