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香港數字經濟發展要克服兩大挑戰\陸文英

時間:2023-10-03 04:02:51來源:大公报

  數字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新的動能、新的業態,數字經濟通過持續升級的網絡基礎設施與智能機等信息工具,不斷推動經濟形態向知識經濟、太空經濟轉化,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優化配置效率,提高產品、企業、產業附加值,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為落後國家實現超越性發展提供了技術基礎。

  國家一直將數字經濟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2017年,中央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快速成長」,「十四五」規劃綱要更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獨立成篇,明確提出國家發展的方向。在這一戰略指導下,要求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增加值在我國GDP的所佔比例,從2020年的7.8%提升到2025年的10%。至去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佔GDP比重已提升至41.5%,突破了50萬億大關。國家的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實力躍上新台階,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這種速度和成效,離不開對研發投入持續增長的強勁支撐。科技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達30870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基礎研究投入從2012年的499億元提高到2022年約1951億元,僅次於美國,而位居世界第二。

  科創拉動高質量發展

  中共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作用日益增強,有效支撐了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是二十大提出強化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使科技型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漸次成為主角。中央不斷鼓勵企業加快轉型速度,為此召開了一系列座談會,鼓勵中小企業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數字經濟。並明確表示中央將進一步採取措施,讓企業通過研製新的產品、延伸服務,真正走上科技創新的道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中央鼓勵下,一些基礎較雄厚的大型企業率先進行結構重組,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已逐步成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如今數字化的技術、商品與服務不僅在向傳統產業進行多方向、多層面與多鏈條的加速滲透,逐漸形成產業數字化;而且在推動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工農業生產與服務等數字產業鏈和產業群不斷勃興發展壯大。

  這種靠科技創新換來的高速經濟增長,迫使粗放型的經濟模式被淘汰;由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戰略,正讓位於由科技創新拉動經濟發展的新戰略。國家的經濟正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結構調整,從傳統的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過渡。我們看到,這幾年大量製造業從內地轉往東南亞地區,給東南亞地區發展帶來機遇。雖然這種大規模的產業轉移未必全由調整引起,但是,這種結構性的調整過程是必須的,是國家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構建數字經濟轉型所必然的過程。它不會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基礎性傷害。我們應該對這種過渡性市場劇變有清醒認識。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當前,數字經濟所催生出的各種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正如雨後春筍般在中華大地不斷湧現,引領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成為驅動國家經濟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新引擎。依靠科技創新,必將不斷提高國家經濟整體的競爭力。

  國家科技力量壯大的最好例子,是最近華為推出Mate 60 Pro手機。有些人認為在美國打壓下,華為的發展會一蹶不振。但是,採用了7納米工藝製造國產芯片的Mate 60 Pro手機毫無預兆地上市,瞬間引發了市場的搶購和關注,讓美國不知所措。有道是「打鐵還須自身硬」,華為的這一突破性進展,不僅標誌着中國的科技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也表明了中國企業已具很強的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能力。

  推動灣區數據互聯互通

  國家發展引起港人的深切關注,香港不能故步自封。香港由治及興的過程,必然是自身戰略優勢再升級、再創新優勢、再造新輝煌的過程。因此,香港不能僅僅滿足於鞏固既有優勢,而是要以自身所長、國家所需為導向,尋求新的突破和動力。

  事實上,特區政府對內地的數字經濟發展大勢相當關切。去年6月,特區政府提出成立「數字經濟發展委員會」,嚴謹全面地制訂了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策略、重點領域、優先事項和關鍵績效指標的指導性文件。今年4月,特區政府和數碼港聯合舉辦的「數字經濟峰會2023」,更對香港數字經濟的發展進行了檢討及前瞻性的展望。

  然而,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儘管在數字金融及數字人民幣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建樹良多;且香港在2021年世界數字競爭力排名中也獲得全球第2名。然而,香港在人才、科學集中力和IT整合三項指標中,只能分別排第6、第14和第17名。更須引起港人深思的是香港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遠遠低於深圳,香港僅有約15.5%,而深圳已達30.5%,並且在與大灣區數據互聯互通建設方面仍然不足。香港數字經濟發展之路還任重道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