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發展局一向關注建造成本問題,去年第四季展開一項策略性研究,比較香港與其他主要城市在不同工程類型上的造價,深入了解本港高建造成本的原因。策略性研究總結出五個導致香港高建造成本的主要因素,並從四大方向提出建議,以加強管控建造成本。發展局今年內會提出具體建議,明年起陸續推行。
甯漢豪昨日在網誌提到,發展局積極推動建造業以創新科技提升建造效益,包括於今年8月成立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建科院會就推動應用研發、提升標準和提供認可、認證及測試三大主要方向發展。並於上周舉辦的「國際基建項目領導峰會」上與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新加坡建設局,以及三間本地大學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以拓展建科院的合作網絡,推動建造業應用創新科技。
建科院董事會主席韓志強表示,建科院會推動應用S690、S960高強度鋼材及超高性能混凝土,這些建築物料比傳統物料強度高兩至三倍,可以減少物料應用、結構重量甚至地基規模,亦便利相關工程組件於廠房預製,做到提速、提量、提效、提質的效果。在提升標準方面,他表示,建科院會先檢視香港沿用多年的建築及設計標準,包括樓宇的荷載設計要求和地基承載力的設計值等,將有效提升工程效率,減低建築成本。
韓志強說,建科院亦會透過校對和補足不同地域標準在測試及認證要求上的差異,促進國內外優質並具成本效益的建築物料於本地應用。建科院在首階段將會為道路隔音屏的材料作標準對接,預計未來各項道路工程項目可以得益不少。
建科院亦已推出「組裝合成」製造商認可計劃,以確保參與的「組裝合成」製造商遵循嚴格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標準,加強質量管控,進一步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在本地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