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運輸署今年8月推出小巴「特選紅轉綠」計劃,於10月31日截止,接獲兩宗申請。
隨着地鐵線路及巴士線路的不斷增加,紅色公共小巴的生存環境越發困難。運輸署今年8月推出「特選紅轉綠」計劃,發信邀請11條紅色小巴路線的營辦商,申請轉為綠色專線小巴路線模式營運。運輸署昨日表示,該計劃於10月31日截止,接獲兩宗申請。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計劃反應不算熱烈,主要原因是綠色專線小巴的經營環境亦不理想,建議政府增加新市鎮紅色小巴的經營路線,調整隧道收費讓小巴與的士看齊,能夠進一步幫助業界。\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
全港公共小巴數量上限為4350輛,截至去年12月,全港共有792輛領牌紅色小巴,而綠色專線小巴有3317輛,行走359條主路線。根據去年12月數據,紅色小巴每日載客量約為15.8萬人次,綠色專線小巴每日載客量約為130.6萬人次。
紅色小巴營運困難問題於今年初惹起關注,運輸署於今年8月2日邀請了已參與二元優惠計劃,以及符合服務年期五年或以上等指定條件的11條紅巴路線,包括油塘道往來觀塘裕民坊、秀茂坪曉光街往來佐敦北海街等,申請轉為綠色專線小巴路線。
的士小巴商總會會長周國強昨日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近年運輸署增加了100多條巴士線,加上屯馬線等地鐵新線開通,紅色小巴的經營環境越來越緊張。部分小巴面對租車不足的情況,估計15%至20%的紅色小巴已沒有出車。
業界:受規管欠彈性
對於政府就「特選紅轉綠」計劃收到兩宗申請,周國強稱,政府有意幫助紅色小巴轉型,但申請反應顯示該計劃並不吸引,「紅轉綠不代表小巴運行的路線變多了,而且要受政府規管,加價的彈性較差,營運商對此興趣就降低不少。」他認為,未來發展的新市鎮例如大嶼山、北部都會區等,若能夠加入紅色小巴的專營線,有助改善小巴的經營環境。
立法會議員、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陸頌雄昨日向《大公報》表示,「特選紅轉綠」計劃只有兩宗申請,屬意料之內,因為現時交通選擇多,綠色小巴的營運環境也不算很好,紅色小巴有其靈活性,是都市內的一大特色。但紅色小巴面對經營成本高的問題,尤其是三隧分流後,隧道費急升,不少小巴只能加價處理,變相降低競爭力。他建議運輸署考慮將紅色小巴的隧道費,改為與的士看齊,以增加小巴競爭力。未來若能進一步增加新路線,也能提升紅色小巴生存空間。
運輸署昨日表示,會審核收到的申請,確保路線必須符合經營專線小巴的條件。申請的審批程序預計於本年底完成,隨後獲批路線的營辦商會進行準備工作。該署將視乎首批參與「特選紅轉綠」計劃的指定紅巴路線的落實情況,以及業界對有關計劃的意見及反饋,考慮計劃的未來路向。
運輸署早前表示,政府的一貫政策是鼓勵紅巴轉為綠色專線小巴經營,以確保公共小巴的服務質素及更有效監管有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