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五名從犯證人作供要點

時間:2024-11-04 05:01:38來源:大公报

  陳沛敏(《蘋果日報》前副社長)

  •2014年發生「佔中」事件,《蘋果日報》「佔中報道多咗」,娛樂新聞報道「少咗」,在「佔中」數個月期間,《蘋果日報》每日都有報道。黎智英試過一段時間成日去金鐘嗰度坐,親自落場成為新聞的一部分。「佔中」事件後,《蘋果日報》同事們認為黎智英在社會活動「企得前咗」。

  •透過黎智英寫的文章或「飯盒會」等場合,理解到黎智英覺得外國或美國對中國和香港施加壓力、可以阻止香港國安法生效。而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黎智英仍抱有國際壓力是有用的看法,因此仍繼續製作個人節目「Live Chat with Jimmy Lai」,邀請外國人進行對談。

  •2019年7月立法會暴動後,黎智英曾指示要讓市民支持抗爭運動,以及體諒年輕人衝擊立法會的行為,黎智英曾發訊息詢問泛民有什麼善後工作可令抗爭持續。在黎智英下達指示後,《蘋果日報》記者帶着動機去採訪,令市民繼續支持抗爭運動。

  張劍虹(壹傳媒前行政總裁)

  •黎智英希望「美國高官出聲救香港,出手干預」,即「制裁中國有關的人」、「國際上給中共壓力,採取敵對行動」。他曾致電稱「有國安法,一定要請美國制裁」。

  •黎智英曾向《蘋果日報》高層揚言「我哋要靠特朗普政府支持保命」一事,他希望特朗普與其他政客能夠訂閱《蘋果日報》,「會對我哋好大政治支持」,黎智英當時吩咐選舉後期,攻擊特朗普的新聞不要寫太多。

  楊清奇(《蘋果日報》前社論主筆,筆名李平)

  •曾到黎智英家中晚餐,其間黎智英稱不擔心被捕,又稱若被捕,更加印證中國及香港政府打壓人權及新聞自由,引起英美及歐盟關注及制裁。

  •當編輯不符合黎智英意見或立場,就會換人。

  •黎智英擅長把握市場變化及讀者需要,看到美國對華政策改變後,調整報紙立場。

  •香港國安法生效後,《蘋果日報》選稿原則是否符合讀者口味,而讀者傾向支持制裁,黎智英的文章亦持相同觀點,強調其政治立場對選稿一定有影響,並以其觀點作寫稿、選稿指引。

  李宇軒(「12逃犯」之一、「香港故事」成員)

  •2019年8月或9月曾舉辦報紙展,讓港人看到國際報章廣告,中途得知《蘋果日報》資助展覽三萬至四萬元。

  •黎智英和Mark Simon好滿意「大讚G20全球登報文宣」成果,建議多舉辦報紙展覽等活動,延續登報計劃影響力,又認為陳梓華及其團隊可做更多,包括國際游說。

  •陳梓華透過Telegram認識Mark Simon,Mark Simon曾介紹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與我們在半山區一間屋會面,沒有講到美國可以做什麼,只是交代香港情況和眾籌,希望美國「做些事」。出席會面還有美國領事館職員Alan Brinker,參議員助手,以及女示威者Cath。

  •Mark Simon曾在WhatsApp群組加入美國駐港領事館職員及美國參議員史考特的助手。安排了我見有意競選總統的史考特,目的推動美國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案》及制裁等。

  陳梓華(法律助理)

  •沒有黎智英的話,就無可能再知美國政府內部消息,也沒有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政治人脈,難統一國際線目標推動制裁。

  •黎智英一直以來並非純粹想爭取國際支持,而是已經知道他們某些要求,然後盡量去滿足這些要求。

  •黎智英沒說過所有示威都想和平非暴力,而是說「美國唔希望見到咁樣嘅畫面」,黎智英亦要求將信息轉達給「勇武派」領袖。

  •黎智英希望「勇武派」在(2019年)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前暫停暴力抗爭,設領袖團隊,建立橫跨「勇武派」及「和理非」的「大台」。區選後,黎智英認為接下來應該要結合街頭力量、議會力量和國際力量,延續運動的熱情,將特區政府推向絕境,逼迫政府作出回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