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婦產科醫生歐陽錦全和梁永昌今年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員工獎,背後是兩人多年前的合照。
【大公報訊】記者鍾佩欣報道:醫學技術不斷進步,兩位婦產科醫生歐陽錦全及梁永昌服務公立醫院逾30年,不時以「兄弟班」姿態、合作推動公立醫院的婦產科服務發展,其中以引入產前診斷為例,相比30年前提早診斷唐氏綜合症的嬰兒由三成提升至九成,盡量避免媽媽進行羊膜穿刺檢查,減少流產風險。即將退休,他們選擇「退而不休」,梁永昌計劃與大學合作拍攝短視頻,比如孕婦睡覺方向、產前心理質素等,減少產婦過多憂慮。
受訓至今30年仍「拍住上」
歐陽錦全與梁永昌今年獲醫管局頒發傑出員工獎,二人於上世紀90年代同期接受專科培訓,先後到瑪麗醫院、贊育醫院婦產科工作,漸漸熟絡,一起巡房,一起捱罵,後來分別升職到屯門醫院及廣華醫院任職顧問醫生,仍然「拍住上」,合作推動產前診斷篩查。
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梁永昌形容,孕婦檢測發展猶如「地鐵線」,檢測路線越開越多,檢測準確性提高。30年前的產前檢查,主要按孕婦年齡界定風險高低,建議進行羊膜穿刺術,但當中只有三成唐氏綜合症的嬰兒能提前診斷。
屯門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歐陽錦全說,現今發展不單憑媽媽年齡作為準則,首階段會為所有懷孕11至13周產婦照超聲波量度嬰兒頸皮、檢驗媽媽的血清標誌物,再分析低風險及高風險級別,高風險的產婦可進行第二層篩查,包括無創性胎兒染色體篩查、檢測媽媽血漿內胎兒基因等,準確性會更高,能提前診斷比例已提升近九成。2012年醫管局與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合作推行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減少新生兒出現肺炎、血液感染及腦膜炎等。
「要在別人錯誤中學習」
香港大學醫學院前院長、婦產科系主任馬鍾可璣教授是二人的啟蒙恩師,歐陽錦全形容她「教學嚴厲、關顧學生」,經常提醒他「要在別人錯誤中學習」,在過去的醫學真實個案中學習,曾作為主管的歐陽醫生,同樣要求同事從個案中多學習、多觀察。
回顧30多年工作,歐陽錦全說,體會到媽媽每次生育都不容易,約六年前曾有一位媽媽生育後休克,徘徊生死邊緣,所有醫生、助產士、放射師等合力搶救,她最終在生育五個月後康復出院。他現時常以這案例教導學生,不要放棄、戰鬥最後一刻,「其實你心中打定輸數,好似救不到,但你要做到最後一刻,(發現)原來是有機會,可以救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