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家建言/與港珠澳大橋優勢互補 形成交通「內環」

時間:2023-11-28 04:03:21來源:大公报

  隨着深中通道主線全線貫通,與港珠澳大橋的「競合」關係備受關注。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表示,要避免兩者在客貨源方面出現惡性競爭,需要港珠澳大橋進一步加大開放,與深中通道優勢互補。他建議兩者將來在珠江口形成交通「內環」,設立灣區交通管理委員會等類似共管機構,發揮最大效益。

  鄭天祥坦言,目前港珠澳大橋的效益低於預期,需進一步加大開放。否則,香港限制內地車輛經港珠澳大橋入港;而行駛深中通道的車輛沒有牌照限制,加上未來全國沿海通道也會走深中通道,車流量更多,兩者會在客貨源方面出現較大競爭。

  「港珠澳大橋要全面放寬上橋牌照的申請條件,提升大橋利用率,才能更好地發揮大橋作用。」鄭天祥建議,香港在研究探索「粵車南下」的同時,可靈活採取「分區」、「收費」等措施引導車流。

  「在港珠澳大橋開放內地車上橋的基礎上,與深中通道將來在珠江口形成一個交通『內環』,而且要共同管理。如此『打配合』,才能發揮出兩者的最大效益。」鄭天祥建議,兩者形成「內環」一個整體,可設計成類似於城市環路作用的「單向行」,沿途設施配套好。「旅客希望不走回頭路,旅遊就更適合環狀的交通;而忙着要辦事的車主則找最短路程的、收費最低的,各種需求不同。所以也要有個共同管理的機構來進行協調,避免兩者相互競爭。」\大公報記者方俊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