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女生辛妮詩的「零碳智慧公車站」項目,可以通過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圖為佛山一智慧車站。\網絡圖片
7日,首屆灣區科創峰會在廣州舉行,部分來自香港的優秀科創項目在峰會進行了分享展示。其中,在廣州創業的香港女生辛妮詩,講述了其獲專利的「零碳智慧空間」環保項目的創業歷程,吸引了現場粵港澳產學研專家學者和科創代表的關注。基於光伏發電技術,辛妮詩和團隊開發出覆蓋衣食住行多個場景的太陽能戶外設備,智慧巴士站將轉光為能,減排儲物櫃可以「無電」運行。\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辛妮詩是新能源環保企業集思能源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如今項目落戶廣州南沙。她表示,研發的「零碳智慧空間」取得了三個發明專利。「我們團隊是研究微電網應用的,微電網是小型的靈活電網系統,跟傳統的分布式發電站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的體質非常小、能發的電能很有限,我們就根據這有限的電能去開發服務戶外的設備。」
港大設想「上太空去挖礦」
「零碳智慧公車站」項目,可以通過太陽能發電自給自足,減少用電的同時還能實現零耗能、零排放、零輻射,還可以提供充電接口給路人候車使用。」辛妮詩說,「車站頂的光伏板有很明顯的隔熱降溫作用,在南方的夏天候車也更加涼爽。」她透露,現在正與香港理工大學勞偉籌教授合作,為碲化鎘材料與光電建築結合推向市場提供了更好的科研支撐。「零碳智慧儲物櫃」也開始量產,這個儲物櫃則打破了傳統儲物櫃插電使用的局限,可以實現全太陽能供電,全天穩定運行。
對於科技創新來說,不少突破都來自於邊緣創新和獨特創造。現場分享的科創企業,還有關於「上太空去挖礦」的項目。香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蘇萌就是該項目的負責人,「起源太空」公司的創始人。他線上發言介紹,起源太空主要通過「找礦─探礦─落礦─採礦─返回」五個階段,最終開發利用小行星上豐富的太空礦產資源以及水資源,為人類未來在太空的活動提供物質支持,減輕地球資源開採壓力。
首屆灣區科創峰會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規模的高端科學交流平台─「大灣區科學論壇」主議程下的特色活動。作為此次峰會聯合主辦方之一的騰訊公司表示,未來將在各級部門的支持下搭建「灣區科創峰會」這個平台,助力更多中小科創企業交流和發展,解決更多實際「科技痛點」,推動培育更多世界級「隱形冠軍」,履行灣區大企業的應有責任。此外,騰訊基金會還啟動了「技術公益創投計劃」,在全社會營造全新、可持續的公益生態空間。